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痛苦?——不同的回应,塑造不同的生命和世界
这篇文章探讨了痛苦的普遍性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与回应。作者赵晓指出,痛苦不仅是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影响个体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无神论、佛教、伊斯兰教和中国文化在痛苦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强调了各自的局限性。特别指出,基督教提供了痛苦的深层意义和神的同在,认为痛苦是罪的结果,但神并未抛弃人类,而是通过痛苦塑造信仰。文章最后呼吁对痛苦有正确的认知,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成长与改变。
暂无文章
这篇文章探讨了痛苦的普遍性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理解与回应。作者赵晓指出,痛苦不仅是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影响个体生命和文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无神论、佛教、伊斯兰教和中国文化在痛苦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强调了各自的局限性。特别指出,基督教提供了痛苦的深层意义和神的同在,认为痛苦是罪的结果,但神并未抛弃人类,而是通过痛苦塑造信仰。文章最后呼吁对痛苦有正确的认知,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成长与改变。
文章讨论文化与文明区别,强调基督信仰对文明的启示。指出包容性制度及基督信仰价值是塑造文明基础。中国需借鉴基督信仰,实现真正现代文明。
人性普遍带罪性,表现为自私、骄傲、贪婪。国民性受文化影响,以儒家和法家文化塑造。但罪性深层,文化只是表面。人性救赎需基督信仰力量,实现文化和国民性更新。
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 作者:赵晓 导语:这是赵晓博士2010年在清华启迪俱乐部“未来十五年”论坛上的演讲,12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再看是否有不一样的感想。 “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这个命题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