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最新经济数据及其信号
20250426
随着中美贸易战急剧升级,中国经济正在遭遇一场表面无声、实际惊心的深度冷却。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商铺倒闭潮、消费雪崩、外来人口锐减、楼市滞销,出现一幅悄无声息的大萧条图景。最新经济数据与街头实景共同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中国社会正步入“紧缩生存模式”。
一、消费断崖式下滑,商铺大规模倒闭
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9.9%;
2、商品零售下降10.6%;
3、餐饮收入1-3月累计下降3.8%;
4、商品零售累计下降3.2%。

北京CBD、东四街、世贸天阶等曾经人山人海的地段,如今餐厅关门、服饰名品撤场,街道冷清。
博主实地观察:“从晚上5点到9点半,一条烧烤街只见几桌客人。”
信号:消费断崖已不仅限于数据,而成为街头肉眼可见的“冷寂”。
二、楼市哀鸣,外来人口锐减
北京二手房市场数据:
1、月均带看量同比暴跌15%;
2、单套房源挂牌周期高达189天;
3、朝阳区30%房源挂牌超过半年;
4、西城区学区房下调5次仍然滞销。
外来人口逃离潮成为楼市冷却的重要推手,购房需求大幅萎缩。
信号:房地产不再是资金避风港,资产端冻结,财富效应消退。

三、省钱成全民主旋律,“能省就省”迅速蔓延
社交媒体热传“生存指南”:
1、极限存钱、不要创业、卖掉值钱资产;
2、连开小店、做网红也被视为高风险投资。
3、消费降级由东南沿海地区蔓延至内陆省份,如四川、贵州、甘肃等地。
4、兰州受访者反馈:“宁可买黄金,也不敢轻易消费。”
信号:节流型社会正在形成,大众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成为系统性的防御者。

四、贸易战冲击初显,制造业阴影压顶
受关税战影响,大量出口商品堆积、工厂停工、员工放假。
华东、华南地区首先感受到制造业萧条压力,逐渐向全国扩散。
年轻人就业困难,灵活就业(摆地摊、跑外卖)成为主流,竞争加剧,生存焦虑蔓延。
赵晓评论:当“能省就省”成为全民共识,当消费、投资、创新全部熄火,一个社会就进入了紧缩自保、内循环衰退的负螺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