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中美贸易战2.0对中国普通百姓的影响
20250423
中美贸易战重启,关税之争全面升级。川普政府宣布对中国特定商品加征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中国随即反制,将对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终究要普通人买单。
一、汇率:购买力全面缩水,人民币若破“8”将成分水岭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冲击就是汇率。一块钱不再等值于一块商品,而是不断贬值的信心。
石油依赖超70%,中高端芯片仍需进口。人民币贬值后,这些刚性商品价格将直接传导至终端消费。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人民币从6.2滑至近7。如今多家国际投行预测可能跌至7.8~8.0,甚至不排除破“10”的最坏情况。

汇率贬值带来资本外流,进口通胀、消费收缩、财富缩水将形成联动。
汇率和投资收益率,是决定个人财富的两大核心变量。贬值的不是人民币,是生活质量。
二、资产:股票、房产与黄金——哪里是避风港?
2018年,A股从3500点跌至2500点,回撤超25%。如今关税再次袭来,市场剧烈波动正在重演。
股票市场震荡加剧,资金避险情绪高涨,黄金与美债价格跳涨成为不确定性的“指标信号”。
房产市场“走还是不走”成为许多中产家庭的难题,错过逃顶窗口者已陷流动性困境。
真正的避风港在哪里?黄金、现金、部分保险产品成为避险三角。
当前策略:少进场、保流动、轻杠杆。黄金短线可调,中线或反弹,是对抗周期的“铠甲”。

三、出口:三驾马车已熄两驾,最后一驾正在熄火
中国经济过去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如今消费疲软、投资乏力,只剩出口一支独撑。
内需未起:政府频繁喊话刺激消费,但政策力度远低于市场预期,货币并未大放水,央行反而在净回笼流动性。
投资乏力:基建空间有限、房地产泡沫压顶,“钱花出去收不回来”,地方债平台债务风险高企。
出口承压:东大“以价换量”的策略已逼近极限。产能过剩、低价倾销带来广泛摩擦,不止美国,印尼、泰国等国也纷纷反弹。
川普精准打击“中转出口”、切断“第三方绕道”,令企业外循环受限,订单转移加剧,“三驾马车”中最后一驾也显疲态。

四、比的是耐力,不是输赢:普通人如何自保?
这不是一场短期冲突,而是一个**“比熬的时代”**。川普极限施压、步步进逼;东大精准反击、力求稳局。
民众最关心的不是战略谁赢,而是:“我还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当前建议:
放弃幻想,面对现实:这场贸易战短期无解,需做好三年持久战准备。
减少债务,保留现金:低杠杆是对抗风险的首要策略。
停止高风险投资:现在不是“博反弹”,而是“保本金”的时机。
稳就业、稳收入:选择更抗周期、现金流稳定的行业,减少跳槽风险。
警惕宏大叙事,重视个人账本:国家层面有其逻辑,普通人要回归自己的“饭碗安全”。
赵晓评论:未来三年,将是一个需要“聪明活着”的阶段——不是贪婪博大富,而是清醒守小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