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中美关税战的误判与现实

首页 /

晓观天下:中美关税战的误判与现实

20250409

一、事件概述:中美关税战进入极限博弈阶段

2025年4月初,美国前总统川普宣布新一轮“对等关税”措施,除已对50多个国家启动关税谈判外,特别对中国商品提出再加征50%关税的威胁。中方随即强硬回应,宣布对美国全部商品加征34%报复性关税,并限制关键矿产出口、扩大企业制裁名单,进入全面反制状态。

川普此举表面上是推动“贸易公平”,实则背后是重构全球贸易规则的战略布局。而中方的回应,则更多带有政治姿态与国家立场的宣示性质。

二、误判战略地位,中国或陷入孤立

1、政治优先压倒经济现实:中方此次强势反击,核心不是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为强化其在国内外的“政治硬气”形象。但这种姿态式对抗,在全球多数国家主张现实主义、以经济民生为优先的背景下,显得突兀且脱节。

2、全球联盟体系断裂:虽然中方期望通过“带头硬刚”来团结其他不满美国高关税的国家,扮演全球“反美共识”的领导角色;但现实是,大多数国家迅速与美国接触寻求豁免,并通过低关税抢占中国让出的市场份额。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已主动向美示好,争取“替代中国”。

3、出口依赖结构难以转型:中国出口对美国的依存度仍然较高,加之转口路径被封堵,制造业链条恐受重创。中国对美直接出口与通过他国转口合计规模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一旦多个贸易伙伴同步提高对中国的关税壁垒,全球出口通道将面临“断流式危机”。

4、内需不足难撑全局:在投资和消费双双承压的环境下,出口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支撑。一旦对美出口大幅下滑,可能引发成千上万家出口企业倒闭、大量就业岗位流失、产业链断裂,从而使“内循环”战略承受巨大现实压力。

5、谈判空间受限:难解贸易逆差困局 即便中美重新坐回谈判桌,若对美顺差不减,关税难以下调;而中国想购买美国高科技产品,却面临出口管制;靠农产品、能源等补齐贸易缺口远远不够,这将使中国陷入“逆差无法平衡—关税难以取消—出口持续受限”的死循环。

三、战略性风险:孤立局势或致结构性衰退

一旦主要市场如美国、欧盟、加拿大、英国等同步对中国出口提高壁垒,将可能使中国在全球市场遭遇系统性孤立。而亚洲周边国家多选择“合作换空间”,中国的强硬路径显得越发孤立无援,原本寄望的“东升西降”反而成为“东孤西合”。

四、赵晓评论:

中美贸易战本是一场可控博弈,但若陷入“政治对抗优先”与“现实利益退居”的模式,最容易导致误判战略地位,从而陷入被动。

在一个讲规则、算利益的世界里,政治姿态无法替代制度信任,强硬口号无法创造持续增长。中国若想避免被排除在下一轮全球化之外,必须重估对外战略,回归合作理性,重建市场信任,而非困守“强硬即安全”的幻想。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