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为什么川普政府要拿关税做文章?

首页 /

晓观天下:为什么川普政府要拿关税做文章?

20250409

一、川普无路可走:财政、汇率、国防,全是高压区

川普之所以挥起“关税大棒”,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在几乎别无选择的困局中作出的战略尝试。其背后有三大政策限制:

社会福利砍不得:美国选民高度依赖的社会保障和医保体系,一旦动手就是政治自杀。

军费支出动不了:作为世界警察、军工利益集团的核心保障,削减军费不仅牵涉国际战略,更会引爆内部反弹。

汇率不能干预:美联储独立性神圣不可侵犯,操控汇率等于动摇美元霸权本质,是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注射剧毒”。

因此,当“财政砍不动、货币不能碰、福利碰不得”的时候,唯一还可操控的工具,就是关税。

二、马斯克作为“特殊政府人员”的背后逻辑

马斯克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配合川普推动**“瘦政府”战略**。数据显示:

2017年美国政府内部开支为每天11亿美元;

到2025年下降至9.7亿美元/天;

继续削减空间极为有限。

马斯克推动了这项改革,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他作为“特殊政府人员”(Special Government Employee),一年只能工作130天,其任期至2025年5月30日届满,标志着新一轮内部财政压缩阶段性告一段落。

在这种背景下,川普更需依靠“外部政策杠杆”来突破现状——关税就是最易上手的工具。

三、全球各国反应:大多选择妥协而非对抗

川普大规模加征关税后,引发全球关注,但反应却远未一边倒,很多国家并未选择报复,而是谨慎观望,甚至寻求妥协:

英国首相斯塔默强调不会轻率加入贸易战;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寻求谈判、不反制;

巴西、日本、印尼皆表示不会实施报复性关税;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坚守“自由港”政策,不追随北京对美反制;

越南甚至主动将美国产品关税降至零,希望获“同等待遇”,并欢迎美国投资。

这种局面说明,美国关税政策虽具攻击性和风险性,但并非遭遇全面围堵,反而在某些区域赢得了合作窗口。

四、川普是在“投石问路”,而非一条道走到黑

外界常误解川普是在发动一场“无退路”的全球贸易战,但观察实际操作,更像是:

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

测试各国底线和反应;

保持灵活调整的空间。

川普政府的关税大战具备“可逆性”与“试探性”,更接近于博弈策略中的“有限进攻”而非“全面战争”。

五、这场战争能否振兴制造业?且走且看

就结果而言,关税是否能真正带动制造业回流、提升就业与收入,目前尚需观察。一方面,短期内制造链重组成本高、周期长;另一方面,长期看或许能形成激励效应。

如你所说:“这一番操作能不能振兴美国制造业,我不知道,也不敢预测,只能说且走且看。”这也许正是全球观察者与川普自己都在做的事——看世界如何回应,看美国是否回魂。

赵晓评论:

川普加税,显然并不是“愚夫之怒”,而更象“勇士夺路”。在政策选项受限的背景下,他选择关税这一可控、可调、可见的工具,进行试探性突破。从反应来看,他的策略未必不奏效。对于中国乃至其他国家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是否真的会由此转向制造业回流、结构性再工业化。如果是,那这不仅是川普的转向,也可能是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新书写起点。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