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2024十一黄金周成色如何?
20241008
一、官方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巨大反差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的预测,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跨区人员流动量将达到19.4亿人次,表面上反映出强劲的出行需求。中国文旅部也在黄金周前预测,假期旅游人次和支出总额都将超过2019年水平。然而,旅游业者普遍感叹,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是“史上最惨”的旺季,不仅业绩大幅下滑,甚至比疫情最艰难的时期还糟。
1、文旅部数据:
今年中秋3天假期本土旅游人次达1.07亿人次,同比增长6.3%;旅游支出总额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人均支出477元人民币,略高于2019年的450元。
2、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数据:
今年7、8月暑假期间,全国铁路运输载客量达8.87亿人次,创下新纪录,同比增长6.7%。尽管铁路运输数据显示暑期旺季,但旅游业者实际感受到的旅游热潮并未如期而至。

二、各地业绩普遍惨淡:旺季不旺,消费降级明显
尽管官方数据显示客流量激增,但旅游业者的反馈却表明市场热度与消费力严重不匹配。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实际表现低于预期:
1、海南三亚:
三亚是十一黄金周期间传统的热门旅游地,但当地旅行社表示,多数酒店在黄金周期间没有涨价,订房率仅达到去年的60%至65%,相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约为50%。
2、云南大理与丽江:
尽管云南旅游人次较高,但消费水平显著下降。许多高级酒店与宾馆的入住率低于预期,并有大量中小型宾馆因经营困难挂牌出售。
3、青海与西北地区:
青海一高级宾馆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住房率仅为30%。此外,其他西北旅游热点如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宾馆也出现了普遍低入住率的现象,与此前官方所宣称的“旅游热潮”形成巨大反差。
4、贵州和陕西:
贵州与陕西作为国内的二线旅游目的地,本应在黄金周迎来游客高峰,但实际酒店入住率仅勉强达到50%左右,显示出游客对中低价位旅游产品的需求上升,而高端市场依然疲软。

三、旅游消费显著降级,经济信心依然疲弱
在整体经济环境不佳和消费者信心低迷的背景下,旅游消费呈现显著降级趋势。高端旅游产品(如豪华酒店、主题游)受冲击最为严重,而普通民众选择低成本的近郊游和一日游来替代长途旅行。旅游业者普遍认为,尽管客流量看似繁荣,但实际消费力和支出水平明显下降:
1、高档旅游市场表现惨淡:
专注高端旅游市场的中国旅行社Dear Voyage表示,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业绩比淡季还惨,几乎所有高端旅行产品都出现了“门可罗雀”的现象。
2、一线城市客流量不等于消费力:
虽然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旅游人次上升,但酒店、餐饮和景区的实际消费并未出现明显回升。一些传统热门景区的门票收入和配套服务(如餐饮、购物)都低于预期。
3、消费者对未来预期不佳:
旅游业者反映,游客普遍对未来经济信心不足,支出变得更为谨慎。旅行消费不再注重体验或奢华,而是更趋向于性价比和理性选择。

四、政策刺激成效有限,旅游业复苏道阻且长
尽管中国政府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振消费的政策,如发放消费券、推动旅游优惠措施等,但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旅游业者认为,这些短期刺激无法改变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反而进一步暴露了消费信心不足的根本问题:
1、黄金周旺季酒店订房率低迷:
多数酒店未能在黄金周期间提高房价,而即便降价促销,整体入住率仍低于往年水平,表明市场对消费刺激政策反应不佳。
2、旅游企业难以恢复疫情前状态:
许多旅游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压缩成本度过了艰难时刻,但如今随着运营成本回升和消费者支出下降,许多业者表示,当前局面甚至比疫情最黑暗时期还要艰难。

五、结论:2024年黄金周成色不足,长期复苏尚需时日
2024年十一黄金周,表面上看旅游人次和出行量创下新高,但消费降级和市场疲软暴露出中国经济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旅游业者普遍感受到,尽管客流量回升,但整体业绩远低于预期。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萎靡和消费者信心的缺失,使得旅游业的复苏依然遥遥无期。
未来,中国政府若要真正提振旅游市场和整体消费,可能需要出台更具力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并从根本上恢复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否则,单靠短期的优惠和补贴,难以扭转旅游业“旺季不旺”的尴尬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