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川普及美国经济都要完了吗?
20250409
一、事件背景:美债利率飙升,系统性风险加剧
2025年4月,美债市场剧烈震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两天内暴涨近40个基点,一度触及4.5%;30年期收益率突破5%,释放出强烈的系统性风险信号。这一变化不仅撼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也让华尔街再次回想起1987年“黑色星期一”的惊悚场景。
知名经济学家Peter Schiff在社交平台上警告称,如果不立即降息并启动量化宽松,美国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场类似1987年股灾的崩盘。
二、各方解读:特朗普的“刮骨疗毒”改革疑已失败
Peter Schiff指出,特朗普政府若试图通过制造经济衰退来压低利率、减轻国债利息负担,其策略已经出现“灾难性失败”。不仅未能如愿推动债券市场回稳,反而加剧了市场动荡。他断言:
“债市的崩溃比股市更可怕。如果这些关税政策继续,美国将在今年秋季遭遇一次全面金融危机。”

三、上述逻辑是否成立?
基本逻辑链条如下:
美国国债规模过大(36万亿美元)→
高利率会导致利息负担沉重→
如果通过经济衰退迫使美联储降息→
就能降低利息成本→
但当前债市暴跌,利率反升→
所以判断:特朗普的“压低利率+削债成本”策略失败,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这个逻辑链条在形式上是“自洽”的,尤其是:
利率上升 → 国债利息支出增加 → 财政压力放大,这是现实;
若通过压抑经济来“逼降利率”,确实可能短期带来货币宽松空间。
但问题在于“是否真有这样一个政策意图?”也就是下一节谈的前提假设问题。

四、成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1. 特朗普真的希望通过制造经济衰退压低利率
→ 目前无官方证据,只是Peter Schiff一家的推测。特朗普虽主张“美优先”,但其历史上一直偏好经济繁荣与股市高涨,很难支持其主动制造衰退。
市场会对经济衰退快速做出降息响应
→ 成立需两个条件:
美联储愿意并有空间迅速降息;
市场信心未被彻底击穿,否则即便降息也可能“踩油门无车动”。

2. 关税政策真的会对债市产生结构性破坏
→ 关税理论上确有通胀推升效应,但目前美债收益率飙升是否主要归因于关税,还需数据支持,可能是多因素叠加:如债务供给过量、市场对赤字恶化的担忧、美联储态度偏鹰等。
五、有哪些关键的不确定性?
1. 美联储的应对态度
如果联储愿意转鸽并启动QE(量化宽松),债市或可稳定。但当前联储仍受制于核心通胀偏高,降息路径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经济韧性与就业市场走向
若美国经济和就业依旧稳健,即使股债短期震荡,系统性金融危机难以出现。但如果经济同时下行,就有系统性风险之虞。
2. 全球避险资金的去向
若美元依旧是全球避险首选,债市虽然波动,但不至于“彻底崩溃”;但若市场开始质疑美债安全性(类似英国“迷你预算”事件),则可能爆发信任危机。

3. 总结判断:
文章有其合理逻辑框架,但成立高度依赖两个假设:
一是特朗普确实以“制造衰退”换取降息为核心政策意图;
二是当前市场震荡能引发类似2008年级别的系统性危机。
若上述两个前提不成立,则“灾难性败局”这一判断较为夸张,属于悲观主义的极限演绎。但这不代表没有风险——当前美债市场确实处于“高敏感+高不确定”状态,结构性风险在堆积,需密切观察如下信号:
美联储是否表态“提前降息”;
美债市场的中长期利率是否“脱锚”;
信用利差是否持续扩大;
是否出现基金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