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深评:AI的下一步,进入“微定制时代”
20250429
今天看到李飞飞团队只用50美元就微调出s1模型,再加上DeepSeek-V3、百度千帆平台的全面开放,说明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AI行业已经进入了从“大炼钢铁”到“私人定制”的转型期。
简单讲,就是:
过去三年,AI界比的是谁堆得大,谁烧得狠,谁卷得猛;
接下来的三年,AI界比的是谁能以最小成本,打造最合适的AI。
这不仅是技术趋势,也是经济逻辑的必然结果。

一、为什么蒸馏+微调成为主旋律?
1、摩尔定律放缓,但算力需求爆炸
算力涨价了,AI用的GPU(如H100)价格高企。
每次训练超大模型,都是几千万到上亿美金的赌注,风险极大。
大模型到了“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从GPT-3到GPT-4,模型大小涨了20倍,但能力提升只有不到5倍。
继续盲目堆大,边际回报越来越低。
2、市场需要“小而专”的模型
企业需要的是能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而不是一个会背10亿网页却不懂业务细节的大怪物。
微调后的专用模型,效果更好,成本更低,落地更快。

二、未来3-5年的AI行业,会发生什么?
1. 模型商品化,训练平台化
自研巨型大模型的公司将越来越少,
更多人会直接在开源大模型(如Llama、DeepSeek、Qwen)上蒸馏、微调出自己的专用AI。
模型开发平台(如百度千帆、OpenAI的fine-tuning API)将成为主战场。
模型调教(tuning engineer)将取代大模型科学家,成为最抢手的岗位。
2. AI创业门槛大幅下降
过去,做AI创业,起步至少要千万人民币;
未来,有一台4090显卡,有好的数据和场景,就可以启动。
创业变成了“用AI去做垂直业务”,不是“发明AI本身”。

3. AI将加速社会“中间层消失”
AI+蒸馏+微调意味着极高效能和极低成本,
未来大量中间岗位(例如初级文案、初级客服、普通咨询师)会被小模型+智能体取代,
留下的是极少数顶尖创造者和管理者,底层是被服务的人群,中间阶层将大幅被压缩。
三、赵晓评论
AI正在从“大模型狂飙”,进入“小模型定制”的时代。
未来的真正竞争力,或许不是你拥有多大的算力,而是:
你能不能快速拿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模型,
能不能以极低的成本快速开发和部署AI智能体,
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应用场景中,灵活地改造、组合、迭代AI。
总结一句话:未来的赢家,不是最有钱的,而是最懂得“驯服模型、驾驭智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