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义、公义与多元视角的探索——回应鸿威
作者:赵晓
鸿威:
赵老师,您最近发给我的文章,我全部都认真阅读了,对很多观点基本赞同。但是我认为所有的观点,不管是世俗的还是信仰的,都不能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辩解。否则就是助纣为虐,本身就违背了上帝的意志,违背基督教信仰。我并不赞同美国所谓白左的很多政策,譬如多性别、大学录取、极端环保等所谓的进步主义,支持英美保守主义。但我坚决反对美国现行对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打压乌克兰的政策。我们之所以信仰上帝,就是因为我们追求真理,追求自由、公平、正义。任何离开自由、公平、正义的和平,都不能称之为和平。没有自由公平正义的生命,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命。如果仅仅是因为活着,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反抗独裁专制?不如直接心甘情愿地接受独裁者的统治,岂不是最安全、最和平的?因为独裁者的力量是巨大的。从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可以看出受美国乌克兰政策的影响,统一台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台湾也危险了。我因为看书少,所以认知比较肤浅,不对之处敬请批判。

赵晓:
鸿威好,首先感谢你的坦诚分享,我们是好友、好兄弟,你愿意直言你的想法,我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
在涉及战争、公义、信仰、政治立场的问题上,我们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对话不是为了达成一致,而是为了彼此更深入地理解。所以,我愿意与你展开一场坦诚、理性的讨论,看看我们是否能在更深层的维度上达成共识,或至少更加理解对方的立场。

一、关于“正义”的根源:上帝的公义 vs. 人的有限性
你提到,“任何离开自由、公平、正义的和平都不能称之为和平。” 这点我完全赞同。上帝是公义的,祂的国度是建立在真理之上,而非妥协之上。
然而,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人能完全理解并实践上帝的公义吗?
《圣经》告诉我们:人是有罪的、有限的。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罗马书》3:10)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1)
这意味着,即便我们在政治、战争、国际关系中追求“公义”,我们仍然可能被自己的有限性蒙蔽。我们对公义的认知,往往是基于有限的知识、个人的文化背景、政治立场,而非真正完美的上帝之义。
因此,保守主义的立场强调“敬畏上帝”,而不是轻易断定某方完全公义,某方完全邪恶。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站立正义,而是意味着我们不轻易落入“道德二元论”——即“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二、俄乌战争:从“语言”到“公义”的多角度思考
你坚定地认为,“所有的观点,无论是世俗的还是信仰的,都不能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辩解,否则就是助纣为虐。”
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样看,因为如果我们用**“侵略者”vs.“受害者”**的语言框架来看待俄乌战争,俄罗斯显然是侵略者,乌克兰是受害者,支持乌克兰就是支持正义,反对乌克兰就是偏袒邪恶。
但是,语言会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公义”本身。 这就回到了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
1. 语言如何影响我们对俄乌战争的理解?
如果我们说“俄罗斯是侵略者”,那么乌克兰必然是受害者,美国和西方的援助就是正义。
如果我们说“乌克兰是西方扶植的棋子”,那么俄罗斯就是反对霸权的力量,美国是操纵战争的罪魁祸首。
如果我们说“这是地缘政治战争”,那么正义与非正义就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变成国家利益的计算。
你看,一个词汇的选择,就决定了整个叙事结构。但现实世界并没有这么简单,历史、利益、国家安全、国际秩序、道德理想,都在其中交错;我们若想真正理解公义,就必须超越单一的叙事框架,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战争的本质。

2. “和平”是妥协,还是上帝的公义?
你提到,“如果仅仅是因为活着,人们为什么要反抗独裁专制?”这句话直击灵魂!如果和平是通过屈服换来的,那这种和平还有意义吗?
但我们要思考的是,基督教信仰中的“和平”到底是什么?
耶稣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马太福音》 5:9)
但以理面对尼布甲尼撒王时,并没有举起刀剑,而是用智慧周旋,成为影响巴比伦王国的属灵领袖。
约瑟被卖为奴,但他并没有诉诸暴力,而是用忍耐和智慧成为埃及的宰相。
如果我们相信上帝掌管历史,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思考:真正的公义,是否一定要通过军事胜利来实现?

3. 美国的政策:保守主义的角度如何看待?
你说你支持英美保守主义,但反对美国现行对俄乌战争中支持俄罗斯的政策。这很有意思,因为传统保守主义者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其实是分裂的。
共和党内部就有两派:
鹰派:认为美国必须继续支持乌克兰,以维护全球秩序。
现实主义派:认为美国应该尽快促成停战,因为长期战争会损害美国利益,并拖累世界经济。
你反对“支持俄罗斯”,但你是否认同美国应该无条件支持乌克兰到底?即便战争长期化,即便可能最终引发更大的冲突?
保守主义的核心原则是:
务实现实主义——战争不能只是道德判断,还要考虑长远后果。
有限政府——政府无权把国家不负责任地拖入无穷尽的战争,要避免无休止的海外军事干预,确保国家利益。
优先本国利益——不要为了“道德理想”让本国人民承受过多代价。
换句话说,在支持乌克兰与反对俄罗斯之间,是否还有一个更现实、更符合长远公义的立场?

三、台湾问题:俄乌战争的“外溢效应”?
你提到,“从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述,可以看出受美国乌克兰政策的影响,统一台湾已经进入快车道。”
这点我高度认同! 俄乌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地区冲突,它对全球地缘政治都有深远的影响。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是否会影响大洋彼岸对台湾问题的判断?这已经是战略界热议的问题。
如果美国“无限援助”乌克兰,但最终乌克兰仍无法赢得战争,那他人又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如果美国真的不愿意为了乌克兰出兵,那有人是否会判断“美国不会真正保卫台湾”?
反过来,如果美国继续强硬援助乌克兰,导致与俄罗斯正面冲突升级,那人家是否会主张趁机“以战止战”?
这些都是美国战略界正在严肃讨论的问题。他们不傻,川普团队更不傻。我们若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俄乌谁对谁错”,而忽略了更大的历史趋势,就会落入“单线思维”的陷阱。

四、结语:我们如何真正追求“上帝的公义”?
1. 既要追求公义,也要承认人的有限。
战争不是只有一个叙事框架,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视角,不被语言和意识形态控制。
2. 既要支持正义,也要考虑现实代价。
无休止的战争未必带来真正的公义,我们要问:“这场战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如何才能真正结束?”
3. 既要反对极端主义,也要保持思想的灵活性。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如果我们认定某一方绝对正义,就很容易忽略事实的复杂性。
鸿威兄,我很感激你直率的表达。我们不会彼此论断,不会彼此拉黑,更不会认为自己代表真理。我们或许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我相信,我们都在追求真理,追求上帝的公义,这才是最重要的。愿我们的交流不断深化,愿上帝带领我们更深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