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答问:天堂门票,临死抢购也有效?——关于“临终信主”的严肃思考与轻松探讨
麦子:
赵老师:平安!打扰您了!有一个困惑这两天一直在我心里,所以想请老师在您有时间的情况下回复一下哦,感恩有您。
想咨询老师一个问题:
在我们本地教会发现去为即将临终的人上门受洗的比较多,有的是向家里人传福音,但就是不信,有的是向外人传福音,也是拒绝不相信的,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想法——等我快要死了我再承认我的罪,然后受洗就得救了!
问题是,这样真的能得救吗?这不就是靠投机取巧领受的“天堂福音”吗?我有问过去施洗的牧者,给我的回复就是:只要他(她)承认自己的罪,受洗归入基督就得救了,只是没有天上的冠冕。另外这位牧者还说,宁愿做过不愿错过,万一是神拣选的呢?
其实像这样想法的人和去做这项事工的牧者有很多,但我心里始终是有疑惑的…所以请老师给我答疑解惑,辛苦老师??。

赵晓:
哈哈,麦子变成“临终关怀小侦探”了?开心!
对于人是否能够得救的问题,通常我的回答是:不要问我,问神去!哈哈,因为只有神有救恩,也只有神有审判——所以,最终当然是神说了算。
但你的问题中涉及到神学,对此我愿作一些交流和探讨,供你参考。
一、真能得救吗?《圣经》怎么说?
老实说,从神的主权与恩典角度来看——是的,有可能得救。
来看看这位VIP级“临终信主”的经典人物:
十字架上的强盗(《路加福音》23章)
这位强盗没上过主日学、没带过小组、没打扫过教堂、甚至没做过决志祷告和受洗。他只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路加福音》23:42)
然后耶稣就给了他一张“特别通行证”:“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加福音》23:43)
你看,强盗同学没排队、没受洗、没打卡——但却被耶稣亲自接进了天堂。为什么?
因为他真的悔改了、真的信了。神看的是心,而不是时间表,更不是流程表。
所以,不能说“临终信主”一定无效,只能说它不是最佳途径。

二、那是不是“投机取巧”?是不是“天堂福音”?
问得好!其实这背后要分清楚两类“临终信主”的人:
第一种:真悔改的“临终信主”
心里真的被圣灵感动了;
愿意悔改、放下自己,承认耶稣为主;
时间虽然晚,但信心是真的。
这类人,就像十字架上的强盗,虽然赶在“临门一脚”,但主照样接纳。这是恩典的奇妙,不是人的计划。
第二种:“临时抱神脚”的假信徒
早就听过福音,但总说“等老了再说”;
心里根本没降服,只是临终怕死想“买份保险”;
嘴上说信,心里其实不信。
这就像考试前一天才开始背书,还幻想能拿第一名——现实是,可能连“答案卡”都没涂完。
对这种人来说,洗礼只是“形式”,信心却是“空壳”。神看的不是“有没有洗”,而是“心里有没有真信”。

三、“宁愿做过不愿错过”有道理吗?
这句话,有它的宝贵,也有它的风险。
它代表了牧者们的谦卑:“我不能判断人是否真信,但我不能不传。”
他们不是在给人“滥发门票”,而是努力把机会带到病床边——哪怕对方可能听不进,但万一他就是神预定的那一个呢?
就像送上救生圈,有的人真被救了,有的人装作被救了……我们不掌控结果,但要尽我们的本分。
但这句话不能成为一种“默认模式”,否则教会就会变成“ICU布道中心”:“你快不行了?来,先受个洗再说!”
——那岂不是把神的恩典当成“逃生出口”,而不是“生命之路”了?

四、结论:得救不是抢时间窗口,而是信而归主
受洗 ≠ 魔法泡泡浴
临终信主 ≠ 抢购天堂门票
真正的得救 = 真相信(心里相信) + 真悔改+ 真承认(口里承认)
神不是要我们当“急救型基督徒”,而是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随祂。
所以,面对那些说“等我老了、病了、快死了再信”的人,记得温柔但坚定地问一句:
“你确定你还有‘等’的时间吗?”

五、还要提醒他们:得救是起点,不是终点
别忘了:
得救 ≠ 成熟
得救 ≠ 丰盛
得救 ≠ 有奖赏
越早信主、越早顺服、越早走上更新之路,越能为主结果子,也越有天上的冠冕(《提摩太后书》4:8)。
否则,就像高考前临时突击,虽然勉强过线,但肯定比不上从小扎实准备的人。
信主不是逃难,而是同行;不是保单,而是爱主。
赵晓评论:
“天堂福音不是‘便宜货’,而是‘白白的、极贵重的礼物’;
它不是‘你赚来’,而是‘你信主就得’;但请记得,神看的是心,不是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