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答问:何为大事、何为小事,如何公义又不激进?
Jane问:
赵晓老师好!
我对您的崇拜之心无以言表,还有映光长老,你们二位长老是为我洗礼的牧师和见证,我为能成为有你们在的香柏之家的姊妹而窃喜。
神的伟大与奇妙,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把你们恩赐给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活在当今社会,周围尽是麻木、愚昧无知、毫无公义的人和事,让我活得无比痛苦!感谢 神以及赵老师您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希望的存在!谢谢以往赵老师的所有睿智教诲!
今有一事很混沌,人世间何为大事、何为小事呢?
滴水穿石,蚁穴溃堤,中国人是最能忍耐的,忍到了今天这么个生死存亡、苟延残喘,千年难遇的社会形态之中。这难道不是一点点、一滴滴,一代代忍出来的结果吗?当然,到底公义与否 神来定义,可是 神不会定义出万事万物,针对万事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推理再行动。
可人性不是万能的,即使判断正确,谁又能保证每次行动能恰如其分、过犹不及呢?冤冤相报又何时了呢?这是多么大的一对矛盾,to be or not to be? 烦请赵老师指点迷津。

赵晓答:
谢谢你的坦诚分享,也非常感恩能与你一起同行,见证你的成长;这是神特别的恩典!让我们一起崇拜耶稣![合十]
你提出的问题很关键:“人世间何为大事?何为小事?”
其实,大事和小事的真正差别,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我们心中的眼光与态度。德蕾莎修女曾说:“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我用大爱做小事。” 这提醒我们,无论遇何境,无论做何事,都要带着从神而来的爱心、智慧与温柔,去面对、行动。

另外,你说得没错,许多社会悲剧的形成,正是源于长久以来的麻木的忍耐与纵容,所谓“平庸之恶”。但反过来看,若每次行动都过于激烈,也难免陷入“冤冤相报”的激进主义循环中。因此,我们需要智慧地去分辨:哪些是主要我们去改变的,哪些是我们无法改变而需要交托给神的。
如同一句著名的祷告所言:“主啊,求你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赐我勇气,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并赐我智慧,去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别。”
作为基督徒,我们在地上当效法耶稣的榜样:“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10:16), 在世上行公义、好怜悯;但同时谨守内心,持守谦卑、平安与盼望。
愿你在环境的考验中,始终仰望基督,得着属天的智慧和平安,不断经历生命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