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让我们先不预设圣经为真,我们都先从理性出发”——可以吗?可能吗?

首页 /

“让我们先不预设圣经为真,我们都先从理性出发”——可以吗?可能吗?

——论经院哲学的遗产、理性的陷阱与改革宗的回应

作者:赵晓

引言:一种看似公正,其实危险的护教策略

在今天教会的信仰讨论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为了让非信徒信服,我们先不要引用圣经。我们从理性出发、从逻辑、历史、科学来建立神存在的基础,再引导他们接受圣经。”

乍听之下,这是公正、合理、友好的策略——但这真的可以吗?可能吗?

从改革宗神学的角度,特别是从康内利乌斯·范泰尔的预设主义护教学立场出发,答案是:

第一,不可以;

第二,不可能;

第三,有更好的方式。

第一,不可以?——因为这违背了神启示的主权

这种“先不预设圣经为真”的方式,其实源自经院哲学(尤其是阿奎那的自然神学),它试图把理性和启示分离、等级化:

1.阿奎那的两层知识体系(信仰 + 理性):

上层:启示(信仰内容)

下层:理性(可普遍认知的自然真理)

他认为可以先从“理性基础”入手,建立对神存在的认知,再引导人接受启示内容(如三一、救恩等)。

但问题是:

这把理性放在了判断启示之前的位置;

也让堕落之人凭自己评判神的启示是否可信。

这正是范泰尔猛烈批判的“理性主义神学残余”。他说:“人若不以神为知识的起点,就无法为任何知识提供终极基础。”

(Van Til,?The Defense of the Faith)

圣经启示不是“等你接受它才成为真理”,上帝就是本体性的真理,是一切知识的前提。所以,我们不能暂时将圣经与上帝搁置一旁,等人“批准”它。

第二,不可能?——因为所谓“中立理性”根本是虚构的

“让我们先不预设圣经为真”,听起来像是一种中立态度。但实际上,没有人是真正中立的。圣经早已指出:

“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罗马书》1:18)

“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哥林多前书》2:14)

事实上,理性从来不是“中性理性”:

受造的人是有属灵状态的,不是机器;

所谓“客观、纯理性地思考神”是幻觉;

若人不重生,不可能“理性”地接受启示(《约翰福音》3:3)。

同时,无神论者并非凭“纯粹理性”否认神,他们也是出于自己的信仰前提(presuppositions)行事。范泰尔强调:

“每个世界观都建立在预设之上;唯有基督教的预设能自洽且真实。”

第三,那该怎么做?——启示与理性的正确关系

改革宗神学并不反对理性,但反对理性主义,也就是理性至上,把理性当神。

理性不是主审法官,而是神赐的仆人。理性应当在启示的光中运作,在神的主权下顺服。

正确的关系图:

正如大卫在《诗篇》中所说:“耶和华的律法全备,能苏醒人心;耶和华的法度确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诗篇》19:7)

耶稣也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这显明,不是人先到理性之塔上寻找神,而是神在基督里向人降卑,说话、呼唤、启示自己。

结语:在真理的光中思考,不在愚昧的黑暗中自欺

“先不预设圣经和上帝为真”——听似中立,其实是倒置主仆关系,让人来审判神的启示。

我们必须说:不可以,因为那是对启示主权的侮辱;不可能,因为人理性已经堕落。

真正的智慧之道,是敬畏耶和华,是将理性安置在启示之下,让它成为福音的工具,而非评判者。

愿我们学习范泰尔的护教学勇气,也学习诗人的敬畏之心:“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诗篇》46:10)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相关文章

暂无内容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