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究竟如何看待吉米·卡特?

首页 /

究竟如何看待吉米·卡特?

作者:赵晓

吉米·卡特,这位第39任美国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人戏称他是“美国政坛的牧师”,有人觉得他是个“大好人”,有人感叹他是“政坛最不成功的成功者”,也有人痛骂他是“傻瓜蛋”、“软弱者”。那么,这位总统兼信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让我们从《圣经》的角度,聊聊究竟如何看待吉米·卡特。

一、《圣经》教导:别急着论断,先试试爱人

还记得耶稣在山上对门徒们说的话吗?“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马太福音》7:1)。换句话说,少拿放大镜看别人,多拿镜子照自己。卡特这个人,要说不完美,那是肯定的!要说他做了不少正面的事,那也是板上钉钉的。

有些人批评卡特那可是毫不手软,觉得他把经济搞砸了,外交又软弱。卡特是公众人物,我们当然可以评价他。但作为基督徒,我们先别急着挑别人的刺,不妨试着想想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圣经》教导我们“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立比书》2:3)。卡特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他那谦逊、简朴、有爱的性格,总让人忍不住觉得“这人真有点东西”。

二、一个“总统的外壳,信徒的内心”

卡特这个人,从小就在美国南方教会熏陶下长大,三岁时就开始背《圣经》。如果你小时候也能这么过来,现在说不定也是教会的主日学老师了。卡特后来不止是教主日学,他还干过教堂的清洁工——别说是美国总统了,就算一个心甘情愿擦地板的公司老板当清洁工,你服不服?

1976年竞选总统时,他大大方方告诉美国人民:“我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在那之前,没人敢这么直白地谈论自己的信仰。后来,他在书里写:“耶稣是我的救主,我的生活模范,给了我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他在为耶稣作广告呢!而且,他这辈子确实也是这么活过来的。

三、一个总统的功过:历史这锅水,还真不好搅

卡特当总统的那几年,美国的日子并不轻松。滞涨、能源危机、冷战,一个接一个的挑战,简直让人觉得他不是在当总统,而是在消防队灭火。有人批评他说:“你怎么不行呢?”但仔细看看,当时的问题其实早就埋下了根源。就好比你接管一家烂尾楼,第一天就有人问你:“这房子什么时候交付?”卡特也只能无奈地摊手:“兄弟,我也想快点啊!”

外交上,有人觉得他太“软弱”,尤其是对共产主义国家以及独裁者的态度。但卡特的逻辑很简单:大家都是人,能坐下来聊就别先动拳头。虽然他被批评得不轻,但他的“人权高于主权”理念,放到今天来看,绝对是伟大之举,他让以色列终于赢得第一个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在中东站稳了脚跟,这个功劳也是大大的。至于他推动中美邦交正常化,为里根联华抗苏,全力打败苏联帝国,恐怕也是功不可没吧?

四、婚姻爱情:总统的生活也能这么浪漫?

2023年,卡特和妻子罗莎琳一起庆祝了他们的结婚77周年,创下了美国总统婚姻最长纪录。大家想想啊,现代社会结婚七年之“痒”都能让人想跳车,他们竟然“熬”了77年,而且还是恩爱如初。卡特有句名言:“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娶了罗莎琳。”这对夫妇不光在人前秀恩爱,还用实际行动传递了基督教“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一心一意”的爱情与婚姻见证。试问,别说今天的世人了,就是基督徒,又有几人能做到?你不会说,只要背诵正确的教义,生命见证就可以忽略吧?

五、那些对他的批评:有点道理,但也别太绝对

经济政策?确实平平。

有人批评卡特搞经济不行,这话也不能说没道理。他上任时,美国经济一塌糊涂,通胀和滞涨让人抓狂。他的能源政策算是动了点脑筋,但效果却没那么显著。不过,后来的里根总统可是接了不少卡特打下的基础。

外交手段?看法两极化

有人说他外交“软弱”,对苏联不够强硬。但他主导的《戴维营协议》,却成了中东和平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如果卡特会听中国网友吐槽,大概会笑着说:“讲和也不容易嘛。”

信仰立场?一人一个看法

保守派批评卡特的某些道德观念,比如对同性婚姻的态度。但要知道,卡特的想法是“信仰指导个人行为,但不能用法律强加整个国家”。他坚持爱每一个人,无论对方的立场如何,这或许就是他对“爱人如己”的理解。

六、从神的视角来看卡特

《圣经》里,上帝评价人最常用的标准是“他是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列王纪》)”。从这个角度看,卡特的一生,虽然政治上没有大放异彩,但他在信仰上的执着却打动了许多人。他的卸任生活也堪称榜样——他用余生推动人道主义事业,用锤子和钉子帮助无家可归者建房子,让信仰变得“有手可触”。

唐崇荣牧师的评价

唐牧师在《神权、人权、政权》中曾说,卡特的“人权高于主权”理念,直接回应了《圣经》“爱人如己”的教导。这种观点突破了主流的国家主权的局限,提升了人权意识。唐牧师的大意是:“他或许不是世人眼中伟大的总统,但他做了上帝看为伟大的事。”

我的评价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是“三转”:美国回转(基督信仰根基)、中国转化(福音化、基督化基础上的文明转型)、世界转变(从抵挡基督向拥抱基督)。卡特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同时在和邓小平谈判时,提出“卡特三条(中国要开放教堂、开放《圣经》、开放传教)”并被接受前两条,成为中国教会复兴以及中国转化的关键人物,这一定是上帝所喜悦的,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

七、卡特留给我们的启示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卡特到底好还是不好?”我的回答是,好人坏人是人的评价,上帝喜悦的是“合他心意的仆人”。卡特,他虽是个有限的人,但他知道自己需要基督,需要信靠无限的神。这一点,比任何政治成就都重要。卡特的生命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或者你所做的世人怎么评价,而在于你是否以基督为至宝。

换句话说:少纠结成功与失败,多学学谦卑与信靠。

吉米·卡特,或许不是世人眼里的一位“伟大的总统”,但在神的眼中,他“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他的信仰实践、道德勇气和无私奉献,早已超越了政治的界限,成为一个属灵榜样。愿我们以他为鉴,少些论断,多些爱心,把基督放在生命的首位,竭力在地上传扬基督的名!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