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程门立雪:为什么英美新教文明与保守主义的药好
程门立雪:
1.@赵晓(新) 赵晓兄的论证似给出结论,“药”是好药,奈何病人各异,治好的少,治不好的多?
2.@赵晓(新)“药”好?需要继续论证。仅以信仰来证明似难。
从案例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统一难证明。

赵晓:
@程门立雪 哈哈,您问题抓得准!那就先从“药”本身说起,为什么说英美新教文明与保守主义的“药”好?
1. 这“药”治好了哪些病人?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议会主权、法律至上,成功建立宪政民主。
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宪法,保障自由、权利与政府受限,成为现代宪政典范。
荷兰:17世纪建立法治与市场经济体系,引领早期现代化。
日本、韩国、德国:二战后接受英美模式改造,成功建立稳定的宪政体制。
可见,这“药”并非无效,而是在多个国家成功治病!

2. 为什么这“药”有效?——五大核心成分
(1)政府受限:基督教的“王在神下”理念,孕育了宪政,确保权力不能任意膨胀。
(2)法治至上:源自新教伦理的契约精神,奠定了法律高于个人权力的基础。
(3)个人自由:洛克、加尔文强调“天赋人权”,保障公民权利不可被剥夺。
(4)市场经济:新教伦理推动自由市场,带来繁荣与社会流动性。
(5)社会信任:新教文化强调诚信、责任,提供稳定的社会资本。
3. 为什么这“药”不是万能的?——病人各异,治疗方式不同
病人要配合:日本、德国愿意接受全面改造,成为成功案例;菲律宾、阿富汗、伊拉克要么排斥,要么半途而废。
医生要使劲:美国在日本动手术,但在菲律宾只撒了点药,连病根都没动。
手术要到位:某些国家有深厚的部落文化、宗教冲突或封建寡头结构,仅靠宪政药方难以短期见效,除非手术到位。

4. 结论:药是好药,治不好的不是药的问题
英美新教文明提供的宪政框架是经过历史验证的“好药”,但它需要病人的配合,以及足够的手术力度。 世界上没有哪种药能包治百病,关键在于用对方法,找对病因。
哈哈,还是那句老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