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道,说不得?——与August谈真理、多元与耶稣

首页 /

道,说不得?——与August谈真理、多元与耶稣

作者:赵晓

August是一位博学、睿智,又谦卑、幽默的思想者。他的视频《万有引力思想》系列,无论在中文自媒体界还是思想界均独树一帜,屡屡获得如北京电影学院赫建教授等人的高度评价,也为我所激赏!

近日,August发我一段视频,讨论“价值多元”,抛出一个大问题:

“今天的美帝和欧洲是不是正走向自由的反面,西方在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还有没有突破自身的能力?”

此话从何说起?他在视频中展开了一场哲学的马拉松:从以赛亚·伯林讲到约翰·格雷,从价值多元论到自由的自我消解,逻辑非常严谨,思想火力全开。

一、价值多元,貌似尊重自由,最终毁灭自由,摧毁西方文明

他提到伯林那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两个尿毒症患者,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一个是襁褓中的婴儿。你会救谁?功利主义者会选前者,人文主义者会选后者。而伯林的结论是:无法比较。因为这两种价值观是不可通约的。

于是,伯林提出了他的核心理论:价值多元论。

人类社会存在不可通约的价值冲突,无法用一元标准判断对错。可他自己或许都没想到,由此又打开了另一个“潘朵拉魔盒”。

现代政治哲学大师列奥·施特劳斯上来对他一通大锤:这种思维导致“真理相对化”,进而破坏道德中心,毁灭西方传统。今天的西方观点撕裂,背离自由,正是价值多元论导致的结果。“价值多元论”成了埋藏摧毁西方现代文明的核弹。

英国哲学家约翰·格雷在《启蒙的余波》中对伯林的“价值多元论”展开系统批判,认为它将导致不可调和的冲突:

1、选择冲突:个人选择(如艺术 vs.金融)与文化传统(如头巾文化)之间形成价值矛盾;

2、消解终极真理:自由与安全、善与恶被平等看待,无法判断孰优孰劣;

3、信仰共同体瓦解:否定宗教普遍性,导致信仰空心化;

4、道德必然性缺失:人生失去悲剧与荣耀的深度,形成“低欲望社会”(如北欧);

5、自由走向反自由:在多元保护下,某些区域文化(如女性必须裹头巾)变成强制。

面对批评,伯林承认有些价值观是普遍性的真理,必须唯一标准。比如善与恶只能选善,安全与自由只能选自由。

伯林的学生乔治·克劳德也赶紧打补丁,提出六点修复:

1、恶不能成为价值之一元;

2、存在必须坚持的普遍价值观;

3、主观价值可多元,但不可凌驾于普遍价值;

4、尊重文化多样性;

5、道德观可合理分歧;

6、国家必须守护普世价值。

August的总结极其精彩:

“价值多元论,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地下室核弹。”

因为:

它不告诉你谁对,只告诉你大家都可以说;

它鼓励你选择,却不教你如何选择;

它不告诉你什么是自由,只说有很多自由的样子;

在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每一个选择都是孤岛;

没有道德必然性,人类就缺乏悲剧的深度;

没有悲剧的人生,也就没有崇高。

他进一步引用格雷的判断:

多元导致无法区分善恶;

多元破坏宗教共同体;

结论是明确的:

价值多元 ≠ 真自由;多元主义 ≠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和价值多元论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并列的竞争关系。”

没有真理作根基的多元,只会带来混乱而非自由。

我总结何以看似尊重个人自由的“价值多元”最终会毁灭自由,逻辑链如下:

第一阶:价值多元论 = 所有价值观并存 + 不做优劣评判 → 取消“真理/善恶”的客观标准;

第二阶:无终极标准 → 自由无方向 → 自由沦为“随便选” → 任意性或虚无主义;

第三阶:拒绝约束 → 真理缺席 → 自由耗尽 → 焦虑麻木;

第四阶:多元被强势文化绑架 → 差异变成霸权(如裹头巾、言论控制等)。

最终,没有真理的多元,必然走向相对主义;相对主义令自由失去方向,人在无限选择中失去自由本身。

结论就是那句有力的金句:

价值多元论不是自由的朋友,而是自由的掘墓人。

这,难道不就是传说中“扮做光明天使的魔鬼”吗?

二、我的思考:耶稣基督统摄价值一元与价值多元

看完视频,我只想为August的逻辑鼓掌,再递他一杯铁观音。然而,他淡淡一笑:“我想听你的意见——茶要淡,逻辑得浓。”

我的回应:道,说不得,说不得啊——一说就错!

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哲学,人类一直在问:“什么是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生命的自由?”争得面红耳赤,打得头破血流。

耶稣来了,轻轻地说了一句: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这不是修辞,而是本体论的宣告。

得了,全别争了,因为你们全是错的——“道可道,非常道”,道,真的不是你们说的“常道”啊!

道,不是概念,而是位格;真理,不是公式,更不是“实践”,而是基督本人。

西方哲学试图用理性界定“道”、“真理”、“正义”,却忘了这些在《圣经》中都是神的属性,不能被抽象成人类的概念公式。

在哲学体系中,“道”是理念;在伯林那里,“道”被分散;在基督信仰中,“道”必须被信仰和敬拜。

换句话说:

“真理”不能被人“说”清楚,只能被道成肉身地“活”出来。

因此,信仰基督,就是对价值多元论最深刻、最有力的回应。

这不是否定多样性,而是指出:

所有真正的价值,只有在基督里才不冲突; 所有真正的自由,只有在基督里才不反噬。

哲学的尽头,是站着的十字架!

August那句话真是一针见血:

“自由主义死于自由多得没人知道干嘛!”

在价值多元论下,自由成了无向的“选择机器”,外有形式,内却虚空。真正的自由被抽空,西方文明陷入危机。

现代自由主义、自主伦理观的问题就在于:若没有一位终极者,一切价值只能是主观投射;若神不存在,一切都被允许(陀思妥耶夫斯基)。

而《圣经》中的自由很清晰:上帝才有绝对自由;人的自由,无法与上帝分开,就是“被释放去顺服神”。(《加拉太书》5:1;《罗马书》6:22)

所以我们必须再次大声疾呼;

自由、真理、公义,不是抽象“主义”,而是具体“位格”。

若不在基督里,价值就无根,也无神圣与永恒的分量。

基督在最崩溃的时代降生,被钉死在那代表极限与绝望的十字架刑具上。

这就是真正的一元价值体系:不是理念,而是位格——神在基督里向人启示的自己。

信仰基督,是唯一真实的一元价值观,也是自由、公义、道德、文明的唯一保障。

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不同,基督教的一元论不是抽象理性主义,而是圣约启示。

而这,正是最伟大的多元价值体系:基督只有一位,但祂不是压制多元,而是用爱与恩典把多元聚拢。

正如保罗所说:“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 神, 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哥林多前书》1:30)

路德也说得好:“理性是信仰的婢女,而不是其主人。”

现代自由主义的问题恰在于——理性不再服事启示,而妄图取代启示。

巴文克更指出:所有哲学若离开神启的中心,最终要么陷入“神秘的相对主义”,要么滑向“傲慢的独断主义”。

三、回到开始的问题:“西方还有没有突破自身的能力?”

换言之,西方及人类文明向何处去?

我想说:有的。 但不是靠哲学辩证,而是靠福音启示; 不是往左或往右,而是向上看,回归天上的源头。

西方也好,东方也罢,人类的未来,从来不在于更聪明的“人类思考”,而在于那一句: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哈哈,我最后想说的是: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不是反理性,而是揭露理性自封为上帝的荒谬。

人类一信靠,上帝就悦纳,太阳也就从西边出来了!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