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对“清风有意难留我”一文的回复

首页 /

对“清风有意难留我”一文的回复

作者:赵晓

鸿威好,你二十多年前的文章《清风有意难留我》,是一篇惊心动魄、哲思深邃的佳作!你对“存在”的追问、对历史虚假的揭露、对人生节奏的反思,发人深省。不过,从基督信仰的角度,还是可以提些感想,供你参考吧!

1. 关于“真实存在”

你提到“真实的存在”和“虚假的存在”,让我想起《约翰福音》里的耶稣宣告祂是“道路、真理、生命”。在基督信仰中,存在的根源不是抽象的“诚”,而是上帝自己——祂是那位“自有永有”的主。你的问题很好:“我们所谈论的存在,怎样才算真实?”终极答案便是:只有与上帝连结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否则,我们再“真诚”,也只能是走在偏离真理的路上,本质上是“虚妄”、“虚空”。

2. 关于历史的虚假与真实

你对历史的反思让我佩服,但容我提醒:人类历史的确是充满虚妄和扭曲(哈哈,罪的“贡献”使然)的,但上帝仍然掌管一切。祂让历史向着救赎之路推进。你提到的那些虚假的观念存在,像乌托邦、血腥杀戮,这不正好印证了《圣经》说的“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吗?(《罗马书》1:21)但好消息是,历史不是随机的舞台,而是上帝救赎计划的剧本!

3. 关于人生节奏:莫急且缓?还是得安息?

“莫急且缓”这哲思很不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心灵的节奏更需要调整到上帝的“频道”上。《圣经》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你说得对,浮躁不是真正的生活目标,但也别想着能靠“慢下来”解决问题,只有找到灵魂的归宿——在基督里,我们才能真正得着那种踏实和安宁,那永恒的安息。

4. 王船山的精神与超越

你对王船山的推崇无可厚非,他的坚持和节操确实也值得尊敬。但他的“清风明月”最终靠的还是人的努力,这让我有点替他惋惜,也替人本主义的中国文化感到可悲。人,就算再高尚,也逃不掉罪的辖制,又能高尚到哪里去呢?再怎么修行,又能修成啥样子呢?还不照旧是罪人一枚。唯有基督,能赐给人从内而外的自由。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若王船山若认识了福音,他的“莫急且缓”会不会变成“主有安息”、“主必成就”呢?这,是不是更美好的,齐克果所推崇的人生境界呢?

总之,好兄弟,你这篇文章的哲思的确很棒,但更期待20年后的你,能往更深的“真理”里去挖掘。再次建议你上线查经,我们一起学习《约翰福音》等圣经智慧,看看存在、历史、人生、自由这些问题,耶稣在《圣经》中是怎么回答的。我觉得,这将是个更加有趣的交流与对话!

愿清风明月不仅映照你的人生,更带你看见那位创造清风明月的主!

附:

清风有意难留我 杜鸿威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初唐四杰王勃《滕王阁序》的名句,后一句的意思:雁群受寒而惊叫,悲鸣之声直到衡山南面的水边才停止。

此处所谓之衡阳即湖南省中南部的衡阳市,它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而被雅称为“雁城”。衡阳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以石鼓书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与以衡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遍布蒸湘之滨,自古就有“揽胜到衡州”之说。如此胜地固让我留连忘返,然更让我魂牵梦萦的却是距衡阳70余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5月月26日一早,由友人周兆华,何志刚一行陪同,前往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

苍天有情,春雨相迎。烟雨朦胧中的三湘大地,翠绿欲滴,花放千树。于青山绿水闲暇之处,一洼洼稻田镶嵌其间,犹如匆匆忙赶去约会的春姑遗落下的翠盘,晶莹光耀煞是好看。两小时车程后,终于来到心心向往的目的地:衡阳县湘水西岸留兰镇的湘西草堂。放眼望去,青山连绵,池塘片片。郁郁葱葱中风声水起,曲径通幽处长亭玉立。村头,一块巨石屹立路边,上刻:“王船山故居”。

王船山大名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汉族,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今衡阳市雁峰区)人。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与先楚屈子、理学鼻祖周子等同是湖湘文化的鼻祖,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他的思想中还具有一种被认为是超越时代,具有启蒙意义的“虚君立宪”精神。

湘西草堂错落在一个稻田层递的小山包上,占地2100平方米,系王船山1675年间所购置,现今基本保持原貌。屋前匾额有赵朴初亲笔书写的“湘西草堂”四字。草堂前有两棵古柏树,据说已有300多年,为王船山所栽。院落四周茂林修竹,草堂右侧有古紫藤一株,粗可合抱,盘根错节,缠绕于数株树上,形若蛟龙腾挪,下置圆形石桌,石鼓,可品茗,可对弈,抑或独酌沉思享受寂静之美妙。站在草堂石级之上远眺,只见连绵不绝的两座青山衔一圆球,犹如二龙戏珠。院前一洼二三亩的水田中稀稀疏疏残留着的荷秆,看起来似乎有些寒酸,但仿佛仍在顽强地诉说着“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骄傲。

对于王船山的思想,我的理解止于肤浅。反感于近年来新儒学的甚嚣尘上,这一次偶然的邂逅,使我对他的著述略窥一斑。

哲学之思总是展开在对存在的无尽追问里。但是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发问的方式并不一样,存在的概念也往往得到不同的表达。从中国哲学的演变来看,从先秦汉唐的“道”,到宋明时代的“理”与“心”(良知),作为哲学中心词的存在,其表达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而作为这种哲学中心词变化之底蕴的,乃是整个哲学图景本身的变化。一言以蔽之,与存在概念的新的表达联系在一起的,乃是新的哲学景观。在王夫之那里,新的哲学中心词出现了。王夫之说:“尽天地只是个诚,尽圣贤学问只是个思诚”。“诚”在此不仅仅是德性意义上的真诚、诚实,更为主要的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终极范畴。

一旦真实的存在(诚)成为哲学的中心词,那么,哲学的中心论题便不再是存在(有)与非存在(无)之辨,而是真实的存在(诚)与虚假的存在之分。这两个论题所蕴含着的问题性是不同的。与有无之辨相对应的是存在的兴趣,与真实存在、虚假存在相对应的则不仅仅是存在的兴趣,还特别包含着存在论的兴趣。存在论的兴趣不仅仅关注存在,还尤为关注人们考察存在的方式,因为,它不是一般性的关注存在,而是关注真实的存在,而对于真实存在的关注,则要求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我们所谈论的存在在什么意义上才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只存在于人类观念而现实中却不可能存在的存在呢?这里我想说的是,不但有,而且还很多。譬如几何中的标准的圆,就只存在于人类的抽象概念之中,而不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又譬如人类社会的乌托邦也只能存在于某种学说之中而不能存在于人类社会,因为它是违背人性的。历史上许多血淋淋的事实大都是因为这些虚假的,概念的存在而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譬如异教徒之间的疯狂杀戮。

我曾经写过一篇历史散文叫做《沙丘政变——一个撒了两千多年的弥天大谎》,就认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记》中记载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既不符合逻辑,又不符合人性和常识。是一种为了表达某种立场或某种利益的观念存在。所以有很多历史事件只存在于历史书上而不存在于历史当中。

正是基于如此的哲学思想,王船山有着许多让人振聋发聩的观点,譬如对岳飞的评价,更是发前人之未发。他说:“岳武穆正是不忠与高宗针锋相对才遭杀害的”,更骇人的是,他甚至认为岳飞灭金后,再来进攻南宋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上,王船山的观点也是被历史尤其是五代十国史多次证明了的。

王船山先生的祖上其实是以武功起家的,据说,曾国藩攻克南京所佩宝剑就得自王氏后人所赠。

王船山是一个奇怪的人,他若生活在今天,一定会被很多聪明人讽刺挖苦为二哥或二百五。湘西草堂展柜中有一把伞和一双木屐。就像今天的美女帅哥的坤包、手机一样,这是船山先生的外出标配。

据历史记载,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南下进逼两湖,夫之只身赴湘阴上书南明监军、湖广巡抚章旷,提出调和南北督军矛盾,并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未被采纳。

顺治五年,与管嗣裘、僧性翰等,在衡山组织武装抗清失败,赴肇庆,任南明永历政权行人司行人。连续三次上疏弹劾东阁大学士王化澄等贪赃枉法,结奸误国,几陷大狱。得高一功仗义营救,方免于难。

顺治八年,回原籍,誓不剃发,不容于清朝当局,辗转流徒,四处隐藏,最后定居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先住茱萸塘败叶庐,继筑观生居,又于湘水西岸建湘西草堂。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明朝灭亡后,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专于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他的雨伞、木屐就是用来表明他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的志向。

与船山先生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洪承畴和吴三桂。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的洪承畴在松锦之战后被俘,据说,一开始也很有姿态,让皇太极大伤脑筋。然而,他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被范文程窥破心机,他告诉皇太极说,一个很在意自己衣服的人,一定也更在意自己的性命。果不其然,后在孝庄美眉的“吴浓软语”的撩拨再加一双温润小手的轻拂,洪大人五体投地。至于被大诗人吴梅村在著名的《圆圆曲》中讽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若在今天肯定会受到白富美们的热捧追逐。据说,他曾出重金希望吴梅村删改《圆圆曲》中的几句诛心之词,结果被吴伟业(梅村)拒绝。这一点,倒比今天那些个自称伟光正,却动辄就跨省的人显得更有胸怀和度量。

在湘西草堂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凉亭,前面刻有“莫急”后面刻有“且缓”。朋友告诉我,这是当地村民为消夏所盖,建好后,请王船山起名字,可能先生当时正在作哲学思考,随口说到“莫急,且缓”,不料竟成为意味深刻的人生哲理。

可不是?我们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一切以快为乐,以快为荣,以快为真。什么多快好省,什么一万年太久,什么时间就是金钱等等,这种急匆匆的人生态度,难道就是生命的终极目标和本质意义吗?

“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幅对联既是船山先生的政治立场,更是先生的人生理念!

最后,让我们撑起一艘《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雁阵惊寒声断天,衡阳之浦鸭知暖。挪亚方舟听松涛,湘江激流拍船山。南岳峰顶寻国藩,石鼓书院访七贤。朋友笑喊酒鬼伴,一醉方休胸襟掀。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