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川普话风转,很多人又晕了!

首页 /

川普话风转,很多人又晕了!

作者:赵晓

一、从“145%超级关税”到“愿意削减”?川普的言论又来了个急转弯

4月初,川普总统打响全球关税战,但旋即轻轻放下,唯独高高举起的是“中美贸易战2.0”,对华征收高达145%的超级关税。川普的战略转换很快成为全球媒体焦点。

然而就在本周二,川普本人接受采访时突然“变调”——

他说,当前对华关税“太高”,自己“愿意削减税率,调整至50%~65%区间”,但同时补充:“不会降为零。”

这番表态被《华尔街日报》第一时间披露,并迅速引发舆论轰动。中文圈许多人认为“川普怂了”“软了”!

然而,当日白宫发言人德赛回应华日报道称,这些报道“尚未获得总统正式授权”,相关传言“属于市场猜测”。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在同日的公开讲话中强调,川普尚未提出要单方面削减对华关税的正式方案。对于外界关切的谈判时间表,贝森特称,目前两国领导人尚无接触的时间表。

就这样,短短48小时内,川普团队的“强硬信号”与“缓和风声”交替出现,再次把全球市场和各路分析人士的头脑搞得“七荤八素”。

二、川普到底在干什么?四种可能的解释路径

1.即兴变调说:政策混乱、反应随机

这种看法把川普看为智力低下或者“没有文化”,认为,川普“听谁说得响就跟谁走”,政策缺乏系统性,他今天放狠话,明天就变温和,属于典型的“草台班子”。

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还认为,从过去政策频频“朝令夕改”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低。

2.交易艺术说:套路深、节奏控

这种看法正相反,看川普高智商,是交易大师。川普著有《交易的艺术》,其谈判风格常常是:先开出高得惊人的要价,然后逐步回调,制造谈判空间。

喊出145%的超高税率,是为了震慑与定调;放出愿意降税的信号,是为了制造“谈判窗口”;左右出招,目的是让对手“摸不清底牌”。

这种博弈方式,在博弈论中也是大有来历,被称为“制造不确定性以提升筹码”。交易者不怕被看穿,因为混乱本身就能增加主动权。混乱不是代价,而是工具。

3.动态试探说:边做边看、滚动调整

还有一种解读较为中性与现实主义:川普并没有写好完整剧本,而是采取试水式推进。

他通过释放不同口风,观察中国的反应、盟友的态度、市场的走势,再调整下一步边界。

从这个角度看,川普的不确定,不一定是混乱,也可能是灵活。当然灵活的优点之外,缺点是容易让局势显得“混沌”,令外界产生“变来变去”的感觉。

4.战术回撤说:打不过只好认怂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带有更强的情绪色彩——川普认怂了,软了,甚至跪了。

持此观点者认为,在全球市场震荡、中方反制不软、盟友不配合的情况下,川普发现“硬刚不动”,不得不“服软”、回撤,为自己找下台阶。他释放“减税信号”本质上就是在为失败包装台词。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看川普是哪一个“哈姆雷特”,取决于你是哪一个读者。

至于对错,让实践来最终检验好了!

三、关税不是目的,而是重新议价的手段

有哪些不用争辩的动态信息呢?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川普政府正在评估一种“分级征税”模型,其中包括:

对生活类非关键产品,关税可降至35%左右;

对高技术、战略敏感产品,关税则保持在100%以上;

五年内分阶段实施,留出回旋与谈判空间。

这一方案透露出的思路,对华关税肯定不是“全退”,而是“结构重构”——即将关税工具从“一刀切”转向“战略定制”,既保留强势工具,也让全球市场“可接受”。

也因此,这并不意味着川普在让步,更像是在从高强度打击期进入博弈调节期,而目的仍然是“重谈游戏规则”。

贝森特还表示,全面实现贸易再平衡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应该是川普内阁期待的时间表。

四、中国的回应:不拒绝谈判,但拒绝威胁

面对川普释放的“减税信号”,中国外交层面的回应可以说相当稳健、清晰:

“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不能在威胁之下进行。”

强调“平等、尊重、互惠”原则,既没有关死大门,也没有急于回应,是典型的“守中”策略——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接触、磋商保留了余地,同时也表达出“不受压制”的底线态度。

这显示,中美两国还有的谈,双方谈判的大门并未关上——我们,不妨继续观察。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