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拜强权”到“拜大师”:中国文化深处的灵魂瘫痪——真正的文明觉醒,必须从跪拜人,转向敬拜真神
作者:赵晓
引言:讨论许倬云算不算“大师”?不如问——我们为何总想拜一个“大师”?
朋友转来一文:《许倬云与王小波之争:中华文化能拯救美国文明吗?》这篇文章有可取之处:它试图跳出主流叙事,揭示许倬云“文明观”的盲点,甚至引入托克维尔、麦克法兰等西方视角,对“中华文化拯救美国”的幻觉提出质疑。
遗憾的是,文章结尾又走回了老路——蔡澜当然算不上大师,那许倬云大概算是吧……?
看到这句话,我笑了。
作者明明已看清问题,却依旧活在问题之中。
既然已经认清“拯救世界”只是文化浪漫的幻觉,为什么还要寻找一个幻觉中的“拯救者”来膜拜?
看来,问题根本不在于许倬云是不是“大师”,而在于:为什么中国人总是需要一个“大师”?为什么我们不是去追寻终极真理,而是不断寻找某种“人格化的真理代表”来崇拜?
这,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信仰问题;不只是文化好恶的问题,而是民族灵魂的拷问。

一、许倬云不是“大师”,只是幻觉的投影
我在此前的文章《从信仰、制度与市场谈真正的文明观》中,指出真正文明的三大支柱:
信仰:赋予人尊严与自由的源头;
制度:保障信仰与权力的界限;
市场:赋予人通过劳动实现尊严的路径。
可惜,许倬云从未建立起这样的文明思维。他讲了很多“文明”,却避开了文明的根基。他的“文明观”,更多是一种文化自恋,甚至是一种集体催眠。
他的问题集中于三点:
一是混淆文化与文明:文化可以多元共存,但文明建构需要有根有体。他强调“人文温情”,却不提制度约束与信仰锚定;
二是否认真理的绝对性: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实质上是白左式多元主义者,拒绝信仰的一元性,模糊真理的独一性;
三是缺乏现代制度与科学素养:热衷“借古喻今”,却明显缺乏现代经济学与政治学常识,讲的是“历史的故事”,而非“文明的逻辑”。
也因此,他的“温情”,对文化焦虑者而言是一种安慰剂,却注定无法成为文明的解药。

二、王小波批评得对,但说得不透
王小波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华文化拯救世界,是一种瞎浪漫。”一语击中许倬云文化幻梦的要害。
但遗憾的是,小波虽看穿了“大师”,却未找到大道;否定了幻觉,却没指出出路。
他没有拜人,却也没有拜真神;批评得犀利,却难以带人走出虚无。
最讽刺的是,今天的王小波,也被人供上神坛,拜为“思想大师”。
正如无神论的毛泽东,被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当作神明供奉一样讽刺。
我忍不住要说一句:中国人啊,醒醒吧——
“大师”是假的,蠢货才是真的。谁拜偶像,谁就成为偶像的奴隶,那不是蠢货是什么?

三、心理学与神学视角:越无神的人,越需要“大师”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拜强权、拜强人、拜金钱、拜大师?
心理学与神学早已指出:人类具有“敬拜的本能”。
因此,问题从不是“是否拜”,而是应当“拜谁、拜什么”。
弗洛姆:人渴望自由,更渴望逃避责任,于是寻找权威投射;
弗洛伊德:人在失去信仰后,会将“父亲形象”投射到社会角色上;
荣格:人若不面对内在黑暗,便会创造“外在神明”来填补空虚。
而加尔文早已指出:“人的心,就是制造偶像的工厂。”
越是灵魂无锚的人,越渴望一个“大师”来替代自我思考;
越是缺乏真理信仰的人,越容易制造并膜拜各种“人神”。
这正解释了中国社会为何不断“制造大师”“拜偶像”,乐此不疲。

四、“五四大师”:瞎子领瞎子,把中国带进思想的阴沟
“五四”说是中国现代启蒙的起点,但泥沙俱下,也成为误入歧途的起点。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被后人捧为现代“大师”,其实是最早一批“伪大师”:
他们既未明白彼岸也未明白此岸,既不真懂中国也未搞懂世界;
他们打倒孔家店,推动“非基运动”,却未指引中国走向真理;
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却未识其信仰与制度之基;
他们否定传统,却另立新偶像——从孔子到马克思,从古代圣贤到现代强人。
他们摧毁了旧的偶像,却没有指向真神,结果导致中国人“从一个假神跪拜,走向另一个假神跪拜”。
更要命的是,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改开,中国并没有真正醒来。只是在偶像工厂中,不断更换神像:
从李洪志师父、王林大师,到马一道长;
从释永信、蔡澜,到许倬云……
中国人的“灵魂空地”上,总有各种人神野鬼轮番登场,未曾有半点真空。

五、代价是什么?拜人者,必受奴役
经济学也告诉我们:人在认知上是懒惰的,容易寻找“认知代理人”——“拜大师”就是典型例证。与此同时,人注定要为懒惰付出代价。
代价是什么呢?
拜皇帝,成奴才;
拜领袖,成红粉;
拜股神,被割韭菜;
拜成功学,被收智商税;
拜玄学大师,被卖符咒;
拜爱国教主,被操控利用;
拜文化大师,被灌鸡汤幻梦。
正如哈耶克所说:“自由的前提,是个体必须为自己的认知负责。”
可惜,拜“大师”者不愿独立思考、不肯自我判断,只愿被引导、被催眠,甘心活在撒旦糟心构造的幻象里。
这既是中国人个体文化人格的溃烂,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退化表现。
鲁迅批判国民性,但从未触及最深处的真相:不敬真神的民族,注定成为拜人和各类假神的民族,进而堕入黑暗与吃人。

六、文明对照:为何犹太人和清教徒从不拜人?
相比之下,犹太人与清教徒代表了另一种文明模式:
他们的共同核心是:敬拜真神,不拜任何人。
犹太人:先知宣告耶和华之言,君王必须受律法管辖,祭司教导上帝律法;
清教徒:“唯独基督,唯独圣经”,拒绝教皇崇拜。
这种“拜真神+拒拜人”的信仰结构,是他们代议制度、宪政体制与市场秩序的文明基因。
西方不是更聪明,而是更早敬神。
不拜人,是他们智慧的起点;敬拜神,是他们制度文明的观念根源。

七、结语:真正的觉醒,是从拜人转向敬神
许倬云的去世,当然无法终结中国人“拜人如神”的顽疾;
但或许可以成为一次灵魂的叩问:
中国人,还需要啥“大师”吗?
中华民族,真正该敬拜的,究竟是谁?
答案其实很清楚:
不需要拜“五四”的伪大师(陈独秀、胡适);
不需要拜强权强人偶像(蒋介石、毛泽东);
不需要拜金银财宝所代表的“金牛犊”;
不需要拜宗教骗子;
更不需要拜文化幻象;
一句话:中国人不需要也不应该拜任何人造“神明”,包括自己!
因为:
你之所以觉得他高大,只是因为你跪着。
唯有当你站立,你才会发现:所谓“大师”,只是你幻想的投影。
他们的本质,和你我一样,都是有限、有罪、有死的人,无需放大。

中华民族真正的文明觉醒:
不是从一个“大师”换到另一个“大师”,
而是从拜人拜物转向敬拜独一真神,
从幻觉中苏醒,进入真理的光明中。
中国若要从撒旦设下几千年的梦中梦、笼中笼中醒来,必须经历一次文明根基的转向:
从跪拜假神,转向敬拜真神;
从崇拜领袖,转向追随真理;
从倚靠人的权威,转向依靠“道路、真理、生命”。
唯此,中华民族才会在灵魂上真正站立;
走向健康与兴盛;
也因此,走向真理的自由与真正的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