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保守主义究竟“保守”什么?为什么它已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首页 /

保守主义究竟“保守”什么?为什么它已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作者:赵晓

一、一个时代的穷途末路

今日中国,再次走到了一个文明选择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崇尚器物的“红左路线”已穷途末路: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崇拜、权力逻辑下的制度空转与社会撕裂,使原本充满希望的“现代化”逐渐变成对现实的徒然修补。宏大叙事失效,道德系统崩塌,精英阶层犬儒化,大众精神空心化。

另一方面,将制度当神的“白左理想”也撞了南墙:制度理性加自由主义的组合,曾让不少人对欧美社会抱有向往,但如今无论是欧洲的“道德虚无”与“伊斯兰焦虑”,还是美国的“身份政治”与“国家分裂”,都让人看清那条“世俗进步主义”的道路同样危机四伏,甚至走向自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追问:中国还有没有其他出路?或者,是否还有唯一的出路?

当然有的。那就是第三条道路——回归信仰、恢复伦理、重建制度的基督教保守主义之路。

二、保守主义不是“守旧”,而是守住人的根

人们常常误解“保守主义”,以为它意味着“反对进步”“回避现实”“拒绝改变”,甚至是“逆历史而动的守旧主义”。这是对保守主义的根本误读。

然而,真正的保守主义,不是守旧,而是守住人的根——人的有限性、人的尊严与自由、人的道德秩序以及人对上帝的信靠。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被称为“现代保守主义之父”,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中批评那种试图靠理性设计整个社会的激进主义。他强调:“我们并非只是与眼前的活人缔约,而是与先人、后人和上帝之间的圣约关系。” 这正是保守主义的出发点——对传统、对历史、对超越性秩序的敬畏。

因此,保守主义从来就不反对社会进步,但它主张渐进、有机、在道德与文化共同体基础上的改善。它不是“原地踏步”,而是“扎根前行”;不是“全盘否定现实”,而是“唤醒被遗忘的真理”。

三、英美保守主义的三根支柱

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看,英美社会之所以能相对稳定地推动自由、繁荣与制度进步,关键在于三大保守主义支柱:

信仰之锚:源自基督教的“上帝之下的自由”,强调人的尊严来自创造主,权力必须受限,制度要服务道德,而不是反过来。

社会之根:家庭、教会、社群等“中间层结构”或者说“公民社会”之民情构成社会稳态,是人与制度之间的缓冲与教化空间。

法治之魂:普通法与自然法传统强调判例与历史延续,司法可灵活回应现实,但不能脱离根基;法治不是工具,而是信仰的体现。

这三点使保守主义不仅成为一种政治立场,更成为一种文明秩序的守护者。保守主义非但不“保守”,反而勇于战斗和创新,以实力求和平,以变革求发展。

四、为什么中国更需要保守主义,而不是自由主义

不少人以为中国要进步,只需延续改革开放,再多一步,“移植”自由主义制度模式就行了。但事实证明,自由主义如果缺乏伦理约束和信仰根基,只会滑向个人主义、价值虚无与社会原子化。

而中国现实的根本问题,不是制度形式,而是文明断裂——没有信仰,没有伦理,没有底线。

没有信仰,所以功利主义横行;

没有伦理,所以社会缺乏信任;

没有底线,所以制度改革难以落地。

此时若继续高举“激进主义”或“技术理性”的旗帜,只会让社会愈发崩散。正如许多朋友所切身感受的:“中国的问题,早已不是‘发展太慢’,而是‘精神太空’。”

这正是保守主义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它不是来激进改革,而是来唤醒灵魂;不是来推倒一切,而是来重建基础。

五、在大陆法系中可能发展出“中国式保守主义”吗?

有法律人指出,英美保守主义之所以能产生,是因其普通法体系灵活、法官造法机制便捷;而中国属大陆法系,立法高度集中、制度僵硬,导致“保守主义无法落地”。

这在技术层面上讲,有其现实性。但保守主义的根,不是法条,而是文化。

只要有信仰的恢复、伦理的更新、公民责任的觉醒,就能在大陆法体系内生出“中国式保守主义”。

这种保守主义,未必复制英美样式,却可以:

在基层推动家庭、教育、信仰的重建;

在法治内努力捍卫生命、婚姻、财产权等根本价值;

在制度中提倡渐进改革、限制政府权力、尊重道德传统。

这是“在硬地上开花”的守望者之路,也是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文明更新方式。

六、放眼世界以及历史与未来,我们其实已经没有别的路了

今天的中国,走到尽头的不是技术能力,不是经济潜力,而是文明的信心与道德的根基。

“红左”的民族主义已经失效;

“白左”的制度幻想早已碎裂;

“技术崇拜”的器物文明也无法提供人生意义与社会粘合力。

一句话,我们其实已经没有别的路了。

唯一的路,是——回归信仰,以基督为根;重建伦理,以家庭为本;制度改革,以人为本;文明更新,以真理为魂。

这就是保守主义真正要“保守”的:不是权力,不是阶层,而是人的价值、社会的秩序与上帝的荣耀。

七、愿我们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保守主义不是守旧,而是守正、守根。” 而中国,最缺的就是真理与根基。

今天的我们,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更要有认罪的谦卑;不仅要有制度的规划,更要有信仰的悔改;不仅要有技术的工具,更要有文化的魂魄。

愿我们这一代终能成为有根的中国人,愿中国成为一个有根的国度。

因为根若不在,枝叶终将枯干;

若不回到基督,我们将无路可走!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