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赵晓答问:川马用AI再造政府的四个问题

首页 /

赵晓答问:川马用AI再造政府的四个问题

大海之声:

拜读先生大作《川马革命,大砍大削是否违宪?》,很有启迪,受教匪浅。

总结几点:

一、即便代议制民主国家,政府的官僚机构也会被利益驱使而无序膨胀,出现大量的冗员、浪费、扯皮,甚至贪腐现象。对之进行瘦身清廉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取代大量的政府机构文职人员和统计文案工作,从而大大简化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行政和管理服务的数字化管理,大量解构政府的传统职能,使政府管理在高科技大数据的指导下更加简洁、高效、精准,有序。

、将A1人工智能引入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不仅会大量节约行政成本,还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率,大量减少失误和盲目带来的浪费和挫败,尤其可以堵塞大量的权力寻租的漏洞和铲除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将政党之间非原则的政争恶斗降到最低限度,而代议制国家的党派竞争和党派互掐不仅造成政治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造成大量人为的决策失误和政策失败。

但是,我还要说说我以下的几点看法。

1.政府作为国家机器和公共管理服务机构,它和企业的管理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管理的不是单纯的生产活动,而是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的活动,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法律、军事、国防、外交等各个方面,尤其它负有伸张社会正义,实现社会公平的责任。

2.因而,政府各机构对应的服务管理领域,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有着A1和大数据无法覆盖的盲区以及特殊的人工岗位,也就是说,对政府各个机构的A1引进,职位代换,冗员减裁,程序简化,资金削减等整个瘦身过程,是一个复杂、缜密、专业,科学的课题,绝不是大刀阔斧减多少人,削减多少资金就能大功告成的。如果裁减了不该裁减的职位,解雇了不该解雇的人,削减了不该削减的资金,会导致管理上的漏洞乃至造成巨大的损失,到头来还得将这些恢复,造成巨大浪费。

3.比如,美国联邦的那个开发署实际上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外交的辅助机构,它的所有职位中当然会有一部分是不必要的官僚主义产物,但我相信其中的大部分职位对应的职能,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所不可缺少的。

由于美国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是国际民主阵营对抗专制阵营的盟主,它的外交战略的实施,尤其需要在国家形象、国际地位、国家软实力、对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情报斗争等各个领域要进行具体判断,具体操作,具体实施。所以开发署无疑是承担美国外交政策多方面需求和具体操作的辅助机构,它的职位和职能必须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活动,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全面覆盖和取代的,现在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其大量裁员削减资金,我相信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到美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比如川普提出的那个加沙计划,我不相信这个计划不要进行缜密的可行性调研,具体方案的策划和实施,以及大量援外资金的投入等等?

4.所以,像美国这样的政府联邦机构真正的瘦身改革和人工智能的引进,我相信绝不是马斯克和几个专业人员就可以搞定的,其中各个机构、各项职能的筛选也绝不是A1就能搞定的,这是一个非常专业和科学的,需要大量人工调研和探索的庞大复杂的工程,一个美国总统在他有限的任期内是无法完成这个工程的。总统的主要职责也不应该放在这个工程上,应该由独立于党派的专业团队连续性从事这项工作。我的这些粗鄙的看法请先生批评指教。

赵晓:

谢谢您认真的回应和激发。您的回应非常理性、深刻,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

1、政府与企业管理的本质区别、

2、人工智能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边界、

3、政府机构瘦身改革的复杂性,

4、联邦政府瘦身改革的可行性与现实挑战。

针对这四个问题,我进一步回应如下。

一、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本质区别:政府治理是否能企业化?

您的观点完全正确,政府的管理目标和企业截然不同,政府不仅要管理经济,还要管理社会、文化、法律、军事、外交等多个复杂系统,其核心使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盈利和效率。因此,政府改革不能简单地套用企业管理方式,不能片面追求“效率至上”,忽视公平与社会正义。

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企业化管理不等于企业化目标。政府不追求利润或效益最大化,但同样要追求效率最大化,因此可以借鉴企业的高效管理方式,提高行政运作效率,而不是削减其社会责任。

当前,美国政府的冗员现象、低效支出和繁琐的官僚体系,确实使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导致社会成本上升。企业管理中的数据分析、绩效评估、扁平化决策、市场化激励等机制,完全可以用于提升政府效能,而不是替代政府核心职能。

例如:新加坡政府采用“公私合营”模式,政府高效管理企业,同时也引入企业化考核机制,使政府运营更加透明、可问责。这并不影响它的社会公平责任,反而让公共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因此,AI 用于理政,不是要让政府完全像企业一样运作特别是追求效益最大化,而是如何在不丢失政府使命的前提下,提高它的管理效率,减少官僚体系的自我膨胀,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二、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边界:AI能取代哪些政府职能?

您提到AI在政府管理中有“盲区”,这一点非常重要。AI在政府中的应用,并不能也不应该全盘替代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而应该用于优化低效流程、提升透明度、减少权力寻租,而非剥夺政府的核心职能。

确实,一些需要高度人类判断和复杂政治考量的领域,比如外交、军事、司法,并不是AI可以完全取代的。但在行政管理、财政规划、公共服务调度、反腐调查等方面,AI的作用毋庸置疑。

例如:

减少官僚冗员:政府部门的文案、统计、低级行政审批工作,可以大幅度由AI代替,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比如美国国税局(IRS)已经采用AI进行纳税申报审查,极大提高了税务监管效率。

优化政府决策:AI可以提供数据建模,辅助政策制定。比如疫情期间,很多国家利用AI预测疫情走势,优化资源分配。

减少权力寻租:AI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检测腐败行为,美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用AI审查政府合同,防止利益输送。

所以,我们讨论的不是“AI是否能治理政府”,而是“政府该如何利用AI优化管理”。这不是一个全盘接管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步整合、优化、调整的过程。

三、政府机构瘦身改革的复杂性:精细化改革的必要性

您的观点很有道理,政府改革不能简单地裁员、削减资金,而必须科学评估各个机构的实际职能,避免误伤关键部门。这确实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工程,需要长期的调研和实验,不能急于求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就不必要,或者必须维持现状。当前,美国联邦政府的行政支出过高,光是冗员工资和福利支出就占了GDP的6%,许多部门机构重叠,工作效率低下,必须进行合理调整。

这里的关键是:要有精准的裁撤机制,而不是一刀切式的“财政紧缩”。例如:

哪些部门可以自动化? 政务服务、审批流程、低级文职岗位。

哪些部门应该优化结构? 军事、外交等需要人类判断的部门,可削减冗员但保留核心专家团队。

哪些部门不能随意裁撤? 司法、国防、公共安全等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机构。

所以,主张的是“智能化+结构优化”,而不是盲目削减政府开支,导致管理混乱。

四、联邦政府瘦身改革的现实挑战:总统能完成这项任务吗?

您的观点很有洞见,确实,一个美国总统在有限任期内,很难彻底完成联邦政府的瘦身改革。这需要长期的、超越党派的改革机制,不能单靠一个人拍板决定。

但问题在于,如果没有总统的强力推动,这种改革永远不会发生。

美国的行政系统已经形成了深层利益集团,很多政府官员和机构会抵制改革,因为他们的职位和预算依赖于政府的膨胀。只有总统强势介入,才有可能打破这一利益藩篱。

例如:

川普的“抽干沼泽”(Drain the Swamp)改革,就是要削减华盛顿的冗余官僚体系,但由于党派斗争和体制阻力,进展受限。

里根的政府改革在1980年代也曾遇到类似挑战,但通过削减税收和精简机构,最终提高了经济活力。

新加坡的公务员绩效改革又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制度,大幅提高政府效率。

所以,我们不是说“总统可以一个人解决问题”,但他必须成为推动改革的核心力量,并建立一个专业团队,确保改革的长期执行力。

最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平衡改革的效率与稳健性?

您的四个观点都非常重要,归根结底,我们要在改革的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之间找到平衡。政府不能完全企业化,但可以借鉴企业的高效管理;AI不能取代政治决策,但可以优化行政流程;政府改革不能一刀切,但可以逐步精细化调整;总统任期有限,但如果不推动改革,就永远无法破除官僚体系。

所以,答案不是“能不能”,而是“怎么做”——用技术优化行政、用改革提升效率、用政策平衡社会责任,确保政府既高效又稳定。

期待与您的进一步交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