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评论

中国人的暴民潜质——从另一个视角看邮轮抢饭

首页 /

中国人的暴民潜质——从另一个视角看邮轮抢饭

作者:Derek

一、两千年顺民与暴民的循环

秦制两千年来,王朝强盛时期,国人多是顺民;王朝衰落时期,则暴民叠出。即便在全员顺民的年代,社会中依然潜藏着一种结构性暴力:近体制者对远体制者的压迫与欺凌。

在国人心目中,制度与规则常常像“薛定谔的猫”,充满不确定性。其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信仰体系缺乏恒久的因素,价值观相对、循环,却又难以精准把握相对与循环转化中的时间点,因而失去了确定性。

二、基督信仰与确定性的力量

正因如此,当国人真正信了基督教,就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原本挥之不去的焦虑和危机感会被大大减轻,因为基督信仰提供了恒久不变的价值观,以及一直向前的时间线。

两千多年高举的“温良恭俭让”,实际上往往指向其反面——暴戾、恶毒、自大、奢靡与独霸。儒家追求“止于至善”,其实正是看到了国人内心的大恶!然而,传统文化除了“仁者爱人”,再无更高标准的善之准绳,于是难免沦为说教与伪善。

三、当代暴民潜质的制度利用

时至今日,国人的暴民潜质依旧存在,其根源仍在于灵魂未被基督信仰重塑。

当政者对此心知肚明,因此:

锁住真信仰——严防国人开天眼、明双目、做长子;

维持高压制度——纵容底层互害与层级压迫;

借暴民之名反民主——以国人潜在的暴戾为理由,反对自由民主思想,进一步强化高压制度与互害文化。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铁笼子里,国人便养成了双重性格:面对强权恭顺,面对宽容暴戾。邮轮抢饭,不过是后者的一次小爆发;而“孔孟之乡”曲阜多次出现的哄抢事故,则是更大规模的呈现。

四、基督徒的清醒与防范

作为基督徒,应当清醒认知这一残酷现实:

坚定信仰、持守自身;

对没有信仰的国人随时可能爆发的暴民行为,保持足够防范;

从《旧制度与大革命》汲取教训:在信仰问题未解决之前,让十几亿具有双重性格、满怀贪欲且蠢蠢欲动的暴民掌握权力,是极为危险的事。

五、统治者的“高明”残酷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虽然后面也讲“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但更狡猾的统治者似乎意识到:知礼节、知荣辱的国人,比恭顺强权、凶残对同级的国人更危险,因为他们会用更高的标准来审视他们的国君。

因此,统治者有意无意地让仓廪不实、衣食不足——如同明清时节,总让老百姓一年下来缺三两银子。表面看是贪得无厌,实则是他们极度“高明”的手段:防止国人有余力追求更高的价值。

六、唯一的出路:向上祷告

面对国人的暴民潜质,我们唯有向上帝祷告:

求主改变国人(包括我们自己)的内心;

求主一步步改良这个群体,使其从动物性灵魂转向属天生命;

求主让真信仰得以自由流传,让恒久的价值观重建民族的灵魂。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