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映光:伟大的复兴
作者:映光
一、时事:阿萨德家族统治的覆灭
1.事件回顾
2024年12月8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攻占首都大马士革,叙利亚前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坐着一架运输机逃到了俄罗斯的空军基地,并宣布卸任总统。在叙利亚执政长达53年的阿萨德家族,在短短的12天内就被推翻了。
赵晓老师在他的评论文章中写道:“历史,常常是戏剧的编剧,而人类往往是那个被按在台词上的演员。就在短短数天内,巴沙尔政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或许还有些自带音效的——全面崩塌。”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千年古刹杭州灵隐寺为了迎接巴沙尔·阿萨德这位“尊贵”的客人,曾罕见地打开了几百年都没有打开过的山门。但巴沙尔刚一结束这次访问回到叙利亚,哈马斯就突然对以色列的音乐节发动了血腥的恐怖袭击,至少导致了260个无辜的平民遇难。以色列则为铲除哈马斯发动了对加沙的战争。
巴沙尔·阿萨德与哈马斯的恐怖袭击有没有直接关系?这不好说,但叙利亚的阿萨德政府长期与以色列为敌,它的背后也都有来自伊朗和俄罗斯的支持。1971年老阿萨德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当时的叙利亚政府,成为叙利亚的独裁者,并在1982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哈马大屠杀,共有4万平民在这场屠杀中丧生。

2.巴沙尔·阿萨德的执政之路
阿萨德家族属于什叶派穆斯林,在叙利亚是少数派。伊斯兰教分为两派:什叶派和逊尼派。其中,什叶派是比较原教旨主义的,人数比较少。伊朗就是什叶派穆斯林,所以从阿萨德家族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们会与谁结盟。伊朗和俄罗斯一直都是阿萨德政府的坚定的盟友和后盾。
2000年,老阿萨德死了,就把位子传给了小阿萨德,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巴沙尔·阿萨德。巴沙尔·阿萨德在家排行老二,是老阿萨德的第二个儿子,他是位医生,本来生活在伦敦,他妻子还是逊尼派穆斯林。一开始,巴沙尔·阿萨德并不那么想接班,他在伦敦当医生,生活得挺好,但家族的使命他也无法违抗,就只好为国家鞠躬尽瘁,接班了。
巴沙尔·阿萨德在英国接受了西方教育,也生活在西方,思想自然比较西化。因此,他刚上台时与老阿萨德不同,显得非常开明,释放了600多名政治犯,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被称作“大马士革之春”。但好景不长,巴沙尔逐渐就发现他给老百姓越多权利,老百姓反而要得越多,居然开始有反对派反对他的家族长期执政了,主张搞选举。巴沙尔的理想是为叙利亚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岂能容忍?!于是他开始像他的老爸一样重新抓捕政治犯,镇压反对派的势力,变成了和他老爸一样的独裁者。

3.巴沙尔·阿萨德倒台的原因
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在中东如燎原之火蔓延,也烧到了叙利亚。有一帮中学生就在墙壁上写下让阿萨德下台的口号,结果被抓进了监狱,而且被毒打身亡,引发了叙利亚全国大规模的抗议运动,进而引发了叙利亚的内战,造成了超过50多万人死亡,无数人流离失所。在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下,巴沙尔·阿萨德勉强保住了他的政权,但还是有部分领土被反对派占领,叙利亚由此进入到了一个割据的时代。
这场内战之后,叙利亚的反对派主要形成了两股势力:一个是这次推翻阿萨德的主力军萨姆武装,主要是穆斯林的逊尼派;还有一个是库尔德人。伊朗和俄罗斯是支持阿萨德的,俄罗斯在叙利亚内战后就一直在叙利亚有驻军,而且是驻军最多的外国势力。
以色列是阿萨德政府倒台的导火索和直接原因,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以色列顶住巨大的国际压力,最终用一系列的斩首行动——“让领导先走”的方式基本铲除了哈马斯,并击溃了黎巴嫩的真主党,基本瓦解了伊朗和俄罗斯在中东的“抵抗之弧”。
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恩怨也很有意思。2017年我去以色列,并在以色列受洗归主。我当时在戈兰高地远眺大马士革,导游说,叙利亚经常会炮击以色列所占领的戈兰高地,只是炮击前会事先发个警报,避免误伤游客。

叙利亚曾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也就是赎罪日之战中对以色列发起了闪电战,并派上千辆坦克围困戈兰高地16天。戈兰高地是以色列的生命线,如果叙利亚占领了戈兰高地,就可以断绝耶路撒冷的水源,这对以色列来说至关重要。当时以色列猝不及防,被打蒙了,但最后以色列军队死守戈兰高地,以少敌多,战至最后,以军率领仅剩的三辆坦克从山顶英勇地冲向有着上百辆坦克的叙利亚阵地,(以色列的将军当时问士兵说,我们是投降还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结果所有的士兵都说,我们不能投降),坦克卷起的浓烟让叙利亚士兵害怕了,他们居然以为以色列的援军到了,便仓皇逃跑。就这样,以色列神奇地保住了戈兰高地,并最终转败为胜,击溃了叙利亚的侵略军。
在我造访戈兰高地的同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是美国总统川普的第一个任期,他下令用战斧式巡航导弹空袭了大马士革。原因是阿萨德政府使用化学武器杀死了126名平民,其中有68个是儿童,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惨案。这起事件也说明了巴沙尔政权有多么的残暴!
在巴沙尔倒台后,许多被关押的政治犯重获了自由,但他们就像被纳粹关到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一样,这些政治犯或严重营养不良或被迫害致残,很多人已经变成了痴呆。这就是暴力的巴沙尔政府。
就像我们曾经力挺的很多政权一样,我们力挺过萨达姆,力挺过卡扎菲,现在我们也在力挺巴沙尔,结果力挺似乎变成了一种魔咒。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押着韵。”这些被力挺者的失败,与其归因于魔咒,倒不如说是他们自备的剧本太过“狗血”。毕竟,手上沾满鲜血、治国无方,又总爱捂着耳朵不听民众呼声的政权,倒下才是剧情的合理走向。
赵晓老师总结了巴沙尔倒台的原因:“巴沙尔政权的崩溃几乎是以一种教科书式的速度完成的。这场“快闪”政治剧里,反政府武装像一支开挂的游戏队伍,横扫千军,最终兵临总统府。巴沙尔或许还来不及从窗帘后偷偷瞄两眼,就迎来了历史的宣判。如果说萨达姆时代的美军是开着坦克直推,卡扎菲时代的反叛军是靠空袭助力,那巴沙尔的倒台则是内部腐朽与外部冷漠共同导演的一场‘多方联动的爆米花电影’。一是内忧,叙利亚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民众早已怨声载道。二是外患,俄罗斯忙着自己过日子,伊朗被制裁搞得焦头烂额,没空理会。三是风筝效应,当内部腐败遇上外部压力,一切早已如风筝断线,坠地只是时间问题。”

二、帝国兴替的历史回顾
叙利亚如今只是一个蕞尔小邦,但在《圣经(旧约)》中它曾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最早在这片土地上兴起的亚兰帝国,他们是以色列进入迦南地后最主要的敌人之一,曾在所罗门的辉煌时代后攻击耶路撒冷,并掠夺了圣殿的财物。后来亚兰帝国被亚述帝国所灭,亚述帝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它几乎统治了美索不达米亚所有的地区,在公元前722年还灭掉了北国以色列。
《圣经(旧约)》中共有149处提到亚述,它也被称作上帝用于教训以色列违背律法的鞭子。叙利亚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古亚述帝国??ūrāyu(Assyria,亚述)一词的希腊语变体,所以,叙利亚(英文Syria)和有名的古代帝国亚述(英文Assyria)在英文上非常相近,就只差了一两个字母,叙利亚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亚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亚兰语是当时的官方语言,所以,《旧约》除了用希伯来文书写,还有少部分是用亚兰文——可以认为就是叙利亚文写成的。
亚述帝国灭亡北国以后进而进攻南国犹大,在希西家王14年,大约也就是在它灭亡北国以后两年,亚述王西拿基立攻击了南国犹大,攻击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危在旦夕。希西家王是一位敬虔上帝的好王。根据《以赛亚书》第37章的记载,希西家与先知以赛亚等率领百姓一同向耶和华祷告,耶和华派天使在耶路撒冷城外击杀了185000名亚述士兵,亚述由此大败。西拿基立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他儿子亚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杀了他。西拿基立这个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的王就这么死了,亚述帝国因此一蹶不振,在公元前612年被巴比伦所灭。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掉了南国犹大,并烧毁了圣城耶路撒冷,将圣殿掠掳一空,把犹太人掳到了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不过巴比伦帝国就如同我们的秦帝国一般,在成为统治中东地区的强大帝国之后,传至二世便被玛代波斯帝国所灭亡。

根据《但以理书》第2章的记载,巴比伦的君王尼布甲尼撒有一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巨大的像,这个像有金头,银的胸膛和双臂,铜的腹部和铁腿,脚则是半泥半铁的。最终,“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场上的糠秕,被风吹散,无处可寻。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但以理书》2:34—35)
尼布甲尼撒尼就请但以理来解梦,但以理的解释是,金头代表的就是巴比伦帝国,而银铜铁则各代表未来的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最终,“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 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那就是至大的 神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但2:44-45)
但以理在2600年前就发出了预言,此时离他所说的这几大帝国的出现还有5个世纪的时间。但以理是先知,所以他预知了历史。而对于我们来讲,如今这些都早已成为显明的过去的事了,成为了历史。我们知道,白银帝国代表波斯,青铜帝国代表希腊——亚历山大所创建的希腊帝国,半泥半铁的黑铁帝国则代表罗马,而击碎罗马帝国的石头,就是耶稣和祂所创立的教会:耶稣的到来,建立了一个永恒的国度。
《传道书》第1章第9节:“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尽管如今的叙利亚早已经不是当初的亚兰帝国、亚述帝国,如今的叙利亚人几乎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也不是当初的亚述人了,但小小的叙利亚仍像一面棱镜,折射出这个世界的乱象,似乎仍在向我们启示着《圣经》的真理与真道。

伊拉克狂人萨达姆曾梦想再造巴比伦帝国,他自称为当代的尼布甲尼撒,提出名为“重振巴比伦”的口号,并耗巨资复制古巴比伦的“伊什塔尔门”“宁马克神庙”“空中花园”,并下令在很多砖上雕刻展现他功劳的铭文:“这座城由萨达姆·侯赛因建造,他是尼布甲尼撒的后代,伊拉克伟大文明的创造者和修复者,愿真主保佑这位战无不胜的伊拉克守护者。”
但萨达姆却不知道《圣经》对巴比伦的诅咒是什么?“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毁灭的风刮起,攻击巴比伦和住在立加米的人。我要打发外邦人来到巴比伦,簸扬他,使他的地空虚。在他遭祸的日子,他们要周围攻击他。’”(耶51:1-2)最终萨达姆和他的巴比伦梦一同覆灭了。
希特勒曾想要复兴罗马帝国,将德意志称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是罗马帝国,第二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把罗马皇帝的权杖“法西斯”作为纳粹党的标志,但他也和那被石块击碎的罗马帝国一同覆灭了。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类似的狂人的梦想,比如说波斯帝国的梦想,俄罗斯帝国的梦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梦想等各种帝国的梦想。为此,这些狂人们为了他们的伟大的复兴的梦想,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回望历史,我们也总是喜爱用版图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财富有多少,来评判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哪个朝代更兴盛。例如,我们常因此歌颂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康熙大帝,到现在为止,我们很多人最喜欢看的还是《汉武大帝》《康熙大帝》这样的影视剧。电影电视上也充斥着各种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的剧情。但秦皇汉武的时代,几乎所有的男子都被迫要服兵役、服徭役,甚至在很多的乡镇连男人都看不见了。孟姜女哭长城、司马迁受宫刑,才是那个年代普通人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难道我们真的愿意回到那个伟大的盛世去吗?

三、《圣经》的启示:国度的复兴之道
到底是什么主宰着国度的盛与衰?什么才是真正伟大的复兴?《圣经》的答案又是什么呢?
赵晓老师在评价叙利亚政府覆灭的时候,他有这样一段文字:“在这场历史的风暴中,基督信仰提供了另一种反思的视角。我曾经精研《圣经》,想从中找到大国崛起的奥秘,结果是两个字:公义。《圣经》中说:‘公义使邦国高举’(《箴言》14:34),又道:‘王藉公平,使国坚定;索要贿赂,使国倾败。’(《箴言》29:4)一个政权的合法性,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在其他,不是权力的蛮横或武力的强盛,而源于其是否践行公义、怜悯和真理。”
耶和华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前,曾通过摩西告诫他们:“你们若听从耶和华你们神的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就必蒙福;你们若不听从耶和华你们 神的诫命,偏离我今日所吩咐你们的道,去侍奉你们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就必受祸。”(《申命记》11:27—28)
著名的保守主义学者刘军宁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也写到:“终极而言,世界上只有两种秩序:法老秩序和神定秩序。这几千年看下来,人类的秩序只有两大类型: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定秩序与以法老为中心的法老秩序。其他的秩序与政体不过是这两者不同比例的混合。只是上帝的名字并不经常被提到,而法老在各地又有不同的称呼,如恺撒、皇帝、沙皇、元首、主席、总统等等。法老代表一切不信造物主秩序的元首,如秦始皇、希特勒、斯大林、波尔布特等等。一切法老体制的共同特点是不相信造物主,不仅不相信造物主,而且还迫害信造物主的人。不仅如此,一切法老的政权都是自由的敌人。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但是,一切法老的统治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甚至侵犯人的生命权、自由权与财产权。所以,‘自由’这个尺度是区分上帝秩序与法老秩序的一个重要准绳。”
将“摩西十诫”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就是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所以,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其根基就是“摩西十诫”。

到底什么是上帝的秩序?什么是法老的秩序?我们还是要回到《圣经》。神的律法是一个分界线——善与恶的分界线、是与非的分界线、自由秩序与独裁秩序、法老的政权和上帝的政权的分界线。
《申命记》在第11章27至28节里确立的原则不仅主宰了以色列王国的历史,让悖逆的以色列人最终付出了亡国和被掳的代价,也主宰着整个世界的历史。上帝不仅审判祂的选民以色列,还审判列国。《旧约》先知书中,上帝有两种审判:一种是审判祂的选民,即悖逆的以色列人;另一种是审判列国,审判那些外邦人。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这些不可一世的强大的帝国,即使是到现在为止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帝国超过的,没有哪一个帝国比罗马帝国拥有更多的人口、更大的财富以及更多的领土,但最终也会因为悖逆耶和华公义的律法而遭到审判,走向灭亡。
《旧约》历史书(《列王记》《历代志》)所记述的以色列的历史告诉我们,在神眼中,一个国度的兴衰并不是由它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财富多少、军事实力这些因素决定的,而只有一个原则,即它是否符合神的公义,是否遵循神的律法:“公义使邦国高举”(《箴言》14:34)。所罗门时代的以色列盛名远播,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但却因所罗门晚年昏聩,设立丘坛、滥败偶像而衰落,所以,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两国。所罗门王可以说是最智慧的君王,他拥有无限的财富,拥有众多美女,有上千嫔妃,但却因为他的婚姻导致他乱设丘坛、乱拜偶像,最终以色列衰落了。
北国以色列分裂出去以后拥有10个支派,还拥有广阔的领土,但它经历的19个王全是悖逆神的坏王。北国经历过很多的王朝更替,都不过是一个坏王杀死了另一个坏王,篡位之后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而已。所以,北国的政治非常混乱且充满了杀戮。

北国的末期有一个王叫耶罗波安二世。在他执政的时期,北国也曾将国界恢复到所罗门的时期,它的经济也貌似比较繁荣,回到了王国鼎盛时期的景象。但最终因为信仰的崩塌,北国还是在27年后被亚述帝国所灭亡。生活在耶罗波二世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可能会以为以色列又复兴了,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回光返照,哪怕经济繁荣了,国力也很昌盛,只用了不到27年的时间就亡国了。因为社会不行神的公义,急剧地腐败,所谓的繁荣也只是建立在腐败的根基上,而不是建立在公义的根基上,它不可能持续,走向灭亡是一定的。
南国犹大虽然比北国的情形要好一些,在经历的20个王里出现了8位敬虔耶和华的好王,南国也因此比北国多延续了近140年,但仅靠这几位好王并不能拯救以色列的命运。
南国的最后一位好王是约西亚王。约西亚王在任的时候兴起了一个改革:他将犹大各城的外邦神龛和邱坛都铲除了,还派利未人公开向百姓诵读律法;他恢复了节期和圣殿的敬拜仪式。看起来,约西亚王实现了一段时间的复兴,但悖逆的百姓显然并没有因此回心转意。约西亚王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因为他很想做一个敬虔的人,百姓却只是被动地接受。约西亚的改革也以失败告终,他死后接替他的恶王和百姓又都回到了悖逆神的道路上。南国最终也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所灭。
耶和华对悖逆的以色列施以审判,但信实的神并不会因此便废止与以色列立下的约。耶和华在旧约时代有两个审判:一个是对祂所拣选的这些悖逆的以色列人的审判,还有一个是对这些悖逆的外邦人的帝国的审判。这两个审判不同的是,那些外邦人的帝国被彻底地铲除了,再也没有回到历史当中来;而因为耶和华神与祂拣选的以色列人有约,信实的神仍然对以色列人施以拯救。
《以赛亚书》第49章8节:“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约”),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
因此,在被掳到巴比伦70年以后,神向以色列施以拯救。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发布赦令,让大卫的子孙所罗巴伯带领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神的圣殿。第二圣殿经历了21年最终重建完成。然后又经历了50多年,祭司以斯拉带领第二批以色列人回到耶路撒冷,与曾经是波斯王的酒政、后来被波斯王派到了犹大省任省长的尼希米,一同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墙。他们再次向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宣读神的律法,这可以看作是以色列人第二次出埃及——被掳归回。
比重新建立圣殿和耶路撒冷城更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应该是以斯拉与尼希米他们一同断绝了以色列与外邦人混乱的婚姻关系,并由此彻底清除了以色列人的偶像崇拜,让以色列人开始重新回到与耶和华的圣约当中,即从此遵循神公义的律法的秩序,过上敬虔的生活。

这件事情之所以比重建圣殿和耶路撒冷城更为重要,是因为这批被掳归回的以色列,回到了已经被荒废的耶路撒冷城之后,没过几天的好日子,就又重新回到了悖逆的生活当中。他们与周边的外邦人通婚,因为这种混乱的婚姻关系,他们又开始拜偶像了,又开始过不敬虔的生活。因此,当以斯拉和尼希米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回到以色列人当中,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让百姓重新回归到信仰当中,重新回归到神所定立的秩序当中。
《以斯拉记》第9章第9节:“我们是奴仆,然而在受辖制之中,我们的神仍没有丢弃我们,在波斯王眼前向我们施恩,叫我们复兴,能重建我们神的殿,修其毁坏之处,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
《诗篇》第80篇第3节:“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回转’或作‘复兴’),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
这是以色列的一次复兴,他们已经被逐出了应许之地,但是神的救赎让他们回归到了耶路撒冷,重建耶路撒冷,重建圣殿,重建城墙,重建他们的信仰秩序。
以色列并没有因此复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白银时代的波斯帝国,青铜时代的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希腊帝国,以及在亚历山大大帝30多岁战死之后分裂出去的塞琉古王朝,先后统治着以色列。到了《新约》时代,以色列人又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四、伟大复兴的真意
但是,神却预备了祂最终的拯救计划,就像尼布甲尼撒的那个异梦启示的那样:“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但2:44)又如先知以赛亚所说,也就是我们今天的证道经文:“耶和华如此说:‘在悦纳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济助了你。我要保护你,使你作众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约’),复兴遍地,使人承受荒凉之地为业。’”(赛49:8)
我想那便是耶稣最终十字架的救赎。因此,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梦回唐朝的帝国梦,因为历史上那些强大的帝国,都因为其罔顾神的公义而难逃审判,金银铜铁都难逃朽坏,独裁者和暴君也都将被推翻。伟大的复兴也不一定意味着我们要等着出现一个像摩西、约书亚、大卫一样的伟大的领袖或拯救者,他们也并没有真正能够阻止百姓最终的悖逆与败坏。但即使是在被巴比伦与波斯帝国奴役的那个时代,以色列仍有先知在传讲着上帝的话语,仍有以斯拉和尼希米这样的人在坚定地践行着神的旨意。
伟大的复兴是我们基督徒永恒的盼望,也是我们的信心。面对撒旦的势力,我们早已依靠主耶稣而得胜了。但以理也早已预言:“当那列王在位的时候,天上的 神必另立一国,永不败坏,也不归别国的人,却要打碎灭绝那一切国,这国必存到永远。你既看见非人手凿出来的一块石头从山而出,打碎金、银、铜、铁、泥,那就是至大的神把后来必有的事给王指明。这梦准是这样,这讲解也是确实的。”(《但以理书》2:44—45)
如今,我们知道那块磐石早已击碎了金银铜铁泥这些帝国。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基督徒只是暂时寄居在‘世俗之城’中,只有‘上帝之城’才是他们永恒的居所。”

我们本来是上帝之城的公民,是天国的公民,只是寄居在这个世界上而已。当我们按照天国公民的法律与秩序去生活,如主耶稣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上帝的旨意便行在这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那不公义的“世俗之城”,也就像公义的“上帝之城”转化。这便是伟大的复兴,如同以斯拉、尼希米回归耶路撒冷,重建城墙,重建神的秩序。
刘军宁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有一个很好的对传福音的解读。他说:“在英文里面,传教士叫做“missionary”,意思是“带着神的使命的人”。就是说,传教士是一个使徒,他是带着神的使命来的。所以,我把传教士叫做“衔命者”,衔着上帝使命的人。传教士是被派来完成使命的人。为什么要传教?依据是耶稣在《约翰福音》里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主派我来传达主的福音,所以我现在也要派你们去各地传达福音。耶稣的使命就是传教,他要求他的门徒参与这一使命。
很多朋友都说传教士的任务是传播神的福音,但是我要讲的是,把这个福音更具体化一点,就是:前往法老的秩序,扩展神定的秩序。就是如登山宝训所说的“做世上的光,做世上的盐。””
刘军宁老师这段关于传教士使命的解释对我们很有启示。以色列人被掳后,经过了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100多年的时间,从巴比伦最终回到了耶路撒冷,就难道只是让所罗巴伯完成建立圣殿的任务就完事了吗?显然没有完事。就只是把一些犹太人从巴比伦带回到耶路撒冷就完事了吗?显然也没有完事。又或者,重建完耶路撒冷圣城、重建完城墙,重建完国度——上帝之城,就完事了吗?也没有完事。以斯拉和尼希米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重建神定的秩序,要扩展神定的秩序。耶稣来的时候,要让使徒们去建立教会,在各地建立教会,这就是保罗的任务。要在各地建立教会,扩展神定的秩序,这就是让我们做世上的光,世上的盐。所以,我们传福音显然也不只是把人带到神的面前就完事了,只是给他传递一个要悔改的信息就完事了。

在当时的波斯帝国时代,犹大只是一个行省,耶路撒冷只是波斯帝国的一座城市而已,波斯王之所以怜恤以色列人,允许尼西米带领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也是为了更好地治理波斯帝国。而尼希米也只是波斯王的一个酒政,是王派到犹大省的一个省长。因此,在外邦人的各种阻拦和破坏下,在法老的秩序之下,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依靠耶和华没有不能成就的事工,最终以色列人仅用了52天便重建了城墙。他们的方法是每户人家努力把自己家门前的城墙建好,最后再连在一起,这就像如今我们每一间小小的教会一样,每一位基督徒看似都微不足道,但我们作为天国的公民,在这场伟大的复兴中,在这场属灵的争战中,在神定秩序的使命中,也一样会被呼召、会被使用,哪怕我们只是一砖一瓦的在建我们的院墙。
最后,用赵晓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来做结尾:“愿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在真理上扎根,在生命中活出,在使命中践行。”
每一个基督徒都要去找到自己的使命。最重要的使命是:回到上帝之城去践行神定的秩序,而不是拜倒在法老的膝下去建立法老的秩序。
愿我们都像使徒保罗一样:打那美好的仗,跑尽当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