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晓灵修:“我不能读经,不能祷告,我只能——信靠!”
1900年义和团事件期间,中国内地会(由戴德生创办)经历了惨痛的冲击:许多宣教士与当地信徒被暴民杀害,教会同工陷入极度的恐惧、忧伤、绝望和张皇失措之中。戴德生本人也在那段时间承受巨大的痛苦、煎熬和悲伤。他在信中写道(大意):“我不能读经,不能祷告,我只能——信靠!”
我说过,总有一天,我们会对自己比对世界更加绝望。当人生突降暴风骤雨,我们常常鼓励自己要祷告、要读经、要用诗歌敬拜神。然而,在某些极度痛苦、极度枯竭的时刻,我们心中满是惊恐与哀伤,甚至连打开《圣经》、发出祷告的力气都消失殆尽。
这就好像溺水的人已经筋疲力尽、眼看就要沉没,再也顾不上“姿势是否优雅”或“环境是否安全”,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抓住那根绳子!
这一刻,“抓住绳子”就是全部,其他的都显得无关紧要。“我不能读经,我不能祷告,我只能——信靠!”这就是我们信仰的精髓:在最深的绝望中,仍然紧紧倚靠神,就像溺水的人,唯有牢牢抓住那根从岸边抛来的绳索,才可能活下去。

一、当一切属灵操练都变得困难
平日里,我们总以为“标准基督徒”的标准信仰生活,就该有一定的“标准模式”,例如:要守灵修计划,要定时祷告,要唱诗赞美……
可是一旦失去亲人,或遭遇重大打击,甚至连翻开《圣经》的心力都没有;或是心被重重阴霾包裹,连一句完整的祷告都说不出口,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有限与无助。
有时,读经对我们而言就像是沉重的任务,祷告更似无声的哭泣。我们发现自己越是刻意努力想要“做”什么,反倒越显得力不从心。心灵仿佛被痛苦和惶恐打得支离破碎,所有以往熟悉的属灵形式都变得苍白。
戴德生在义和团风暴中的呼喊,正是这种极度软弱、万念俱灰的写照。他发现自己连翻开《圣经》的力量都没有,连开口祷告都变得勉强。
但即使在那样的绝望里,他依然抓住了“对神的信靠”这一根本。

二、溺水中的最后一根绳子
就像那位濒临溺亡的人,呛得连呼吸都困难,眼看就要放弃挣扎。突然,一根绳子甩到了面前,这便是他唯一的希望。
当一个人如此境况时,他脑子里不会再思考“岸上风景如何”或“我的衣服湿了怎么办”,也不会犹豫该如何挥动双臂,他什么都顾不上,只知道:要活下去,必须紧紧抓住那根绳子。
这根绳子,在我们的信仰里,就象征神的恩典与拯救。不管我们能否流利地祷告,能否背诵经文,能否唱诗敬拜,一切外在形式都可以被痛苦冲得一干二净,但我们依然可以去“抓住”神——那位与我们立约、向我们施怜悯的主。
圣经例证:彼得行走于海上
在《马太福音》14章中,当耶稣在海面上行走时,彼得想要跟随祂,也踏上风浪。但彼得一看到大风浪,就害怕而下沉,情急之下喊了一句:“主啊,救我!”(《马太福音》14:30)。那一刻,他完全没有时间思考自己该如何摆动手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主呼求。耶稣随即伸手拉住了他,将他扶上船。
当我们像彼得一样“溺水”时,那根救命的绳子就是主的臂膀;我们除了“主啊,救我”之外,一无所能,却正是在此刻经历祂最真实的大能。

三、信靠是一种最深的倚赖
“我不能读经,不能祷告,我只能——信靠!”正揭示了一个属灵奥秘:当人所有的力量都用尽,无法再维持任何“美好的属灵行为”,只剩下一颗破碎却渴望神的心,那时我们仍能对神喊出:“主啊,救我!”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章9节曾说:“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当自以为可以“游过这片湍流”的骄傲被磨平,当自以为能用“虔诚操练”解决一切的想法被粉碎,我们终于赤裸裸地发现,我们自己何等有限,神才是唯一的救赎和盼望。
再看旧约约拿先知。约拿在逃避神的命令时,被大风大浪吞没,最终沉入海中,被大鱼所吞(《约拿书》1-2章)。在鱼腹之中,他被困于极度幽暗与恐惧中,甚至说自己“下到海的极处”,那时他才向神发出真诚的呼求。神便在他极度无助时显明拯救,使大鱼把他吐在旱地上。
约拿无法再“做”什么,却以哀痛呼求对神表达信靠,神就在他最深的溺水之处显出怜悯。

四、一次次溺水,一次次信靠: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基督徒的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相反,我们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不同的“溺水”境况:失去亲人、遭遇疾病、经历背叛、事业失败、精神崩溃……每一次的绝境里,我们若仍能把全部的焦点转向神,说出“我只能信靠”,那就是信仰的真谛。
所谓信仰,并非我多能干、多虔诚,而是在反复的绝望与软弱中,依然一次次攀住神。就像重复遇险又重复被拉起,每一次经历,都让我们更深体认到:“原来是神托住了我,一直是神在拯救我。”
我们和不信的“左派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承认自己的有罪有限。但当我们信主后,慢慢忘了这一点。在新的破碎中,我们再次看清自己的真实生命光景!

五、当绳子牢牢牵引你
试想,如果溺水的人紧紧抓住绳子,而那根绳子另一头却无人牵引,他仍将被水流冲走。幸运的是,那绳子之所以能够将人拯救到岸上,是因为另一头有一只坚定有力的手。在我们灵魂溺水的时刻,神就是那双真正牢不可破的手。
我们呼喊“主啊,救我”,也许声音虚弱、断断续续,但祂都听得清清楚楚。祂并不要求我们先恢复到能背诵多少经文、能有多少感情充沛的祷告才出手相救,而是当我们什么都做不了时,祂仍旧伸出大能的臂膀。这样的神,正是我们信心的根基。

六、真实的悲痛与坚实的依靠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不读经、不祷告就对吗?”当然不是。读经、祷告、诗歌敬拜,这些在我们平日里同样重要,也是一种预备与操练。“只要我能祷告,就一定要祷告;只要我能读经,就要亲近神的话语。”然而,但当我们被苦难撕裂到连翻动《圣经》的力气都没有时,神不会责怪我们不属灵。
相反,在那些极度虚弱中,我们的心灵依然能与神深切相连。我们发现,若非神加力量,我们根本没法坚持下去;我们也明白,在最深的破碎时刻,神正透过我们的一声微弱呼喊,将我们拉回生命之岸。

结语
“我不能读经,不能祷告,我只能——信靠!”——这绝不是宣告灵性低落,而是在人生最彻底的溃败和绝望里,做出了最单纯、最深刻的属灵抉择。我们像一次次在急流中挣扎的溺水者,却又一次次抓紧那根被抛来的绳索——这就是我们对神的信仰。
愿我们每一次的溺水经历,都成为对神更深的仰望;每一次的无力,都成为见证神大能的机会。那根绳子永不松脱,因为另一头的神绝不撒手。当我们在水中几近崩溃,却仍宣告“主啊,救我”,便会惊奇地发现:祂已经在我们身边,正带领我们走向真实的平安与盼望。
“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哥林多后书》1:9
在最深的黑暗中,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信靠。因为即使我们不能读经、不能祷告,神依旧在那儿,从未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