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基督教对自然神论的回应——真理的坚守与爱的包容

首页 /

基督教对自然神论的回应——真理的坚守与爱的包容

作者:赵晓

好友微湖兄赞同我“中国人要拜真神不要拜大帝大师”的观点。但又问:“真神信仰,是否也该容纳少部分人(比如科学家、哲学家)所敬畏的那位‘上帝’——自然神?”

他还补了一句:“信仰也应允许不同而和。”言下之意,是基督徒应当接纳自然神论。

这是一个不能用一句话敷衍带过的问题。它既涉及信仰的核心,也触及我们与不同思想立场的人相处的原则。我决定写下这篇小文,作一个认真回应。

一、自然神论的面貌

自然神论(Deism)是一种特殊的“信仰”——承认神的存在,却相信祂在创造世界之后便退居幕后,不再介入人类历史,也不参与人的生命。它拒绝启示(Revelation)、奇迹(Miracle)、圣经(Bible)的权威,以及基督的神性(Divinity),把认识神的唯一途径交给人的理性(Reason)。

自然神论者喜欢用一个比喻:上帝如同制表匠(Watchmaker),精巧地造好宇宙这座大钟,然后任它按自然法则自行运转,不再干预。

这种思想的根系,深植于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与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的土壤之中。

16-17世纪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与经验主义(Empiricism)推崇人的理性胜于宗教传统;特别是,培根(Francis Bacon)、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牛顿(Isaac Newton)等人的思想,让人觉得自然界的精妙秩序足以证明有一位理性的造物主。

与此同时,欧洲长期的宗教战争又令知识分子厌倦教会的专断与流血。到了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时期,欧洲知识界高举“理性、自由、进步”,自然神论便成了不少西方精英的“温和宗教替代品”。

自然神论的基本信条,大致可以归纳为:

1.神存在,但不直接干预世界;

2.圣经不是神的启示,只是人类宗教经验的结晶;

3.奇迹不可信,因为违背自然法则;

4.人人可借观察自然与运用理性认识神与道德律;

5.宗教的核心任务是促人行善,而非守护教义。

英国的赫伯特(Lord Herbert of Cherbury)提出过“自然宗教五条”,被称为自然神论之父;法国的伏尔泰(Voltaire)、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推动了理性化的信仰观;在美国独立之初,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理性时代》(The Age of Reason)、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删去圣经奇迹的“杰斐逊圣经”(Jefferson Bible),都是自然神论的标志性作品。

二、“温和宗教替代品”的幻象

乍看之下,自然神论有一种中庸的吸引力——既不落入无神论(Atheism)的虚无,也摆脱了圣经启示的“束缚”;既给人一丝超越感,又不要求彻底悔改(Repentance)、背起十字架(Cross)。它允许你赞叹自然的壮美,推崇耶稣(Jesus Christ)的道德教导,却不必承认祂是唯一的救主(Savior),也不必相信祂死而复活(Resurrection)。

然而,自然神论其实是站不住的伪信仰:这种信仰给人心理安慰,却不给人永生的确据。它让人以为自己“足够接近神”,却永远停留在门外——就像有人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外徘徊,拍下了漂亮的照片,却从不曾走进去参与宴席。

在当年的欧洲精英中,自然神论流行一时;而在今天的中国,它的影响也不小,只是换了一张面孔叫“文化基督徒”(Cultural Christians)。中国的“文化基督徒”们与自然神论者并无二致:他们热爱教堂的建筑与艺术,尊重圣经的智慧,推崇基督的道德榜样,向往基督教所哺育的现代文明,却拒绝接受祂为唯一的主(Lord),也不愿接受神圣的洗礼,更没有意识到委身教会或团契对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三、自然神论的三大根本问题

第一,抽空了神的启示

自然神论把《圣经》从神的特殊启示(Special Revelation)降格为人的宗教经验和历史文献,切断了人与神直接相交的渠道,让信仰沦为哲学沙龙里的谈资。然而,《圣经》清楚启示:神不仅藉着受造界显明祂自己(这叫自然启示 Natural Revelation,参《罗马书 》Romans 1:19-20),也在历史中通过先知、使徒,并最终在耶稣基督里作了完全的自我启示(《希伯来书 》Hebrews 1:1-2)。

如果神不能超越人的理性,那祂就被缩小为受造物的尺度,成为人思想的附庸。那祂就比人更小,人还要信祂作什么?这样的“神”决不是圣经中的永恒上帝(Eternal God),而是人类理性塑造的偶像(Idol of Reason)。这就好比有人买了一本地图册,却拒绝承认地图背后的制作者与目的地的真实存在,并坚持认为地图的作者不能高于地图本身,更不能在发现新路径时更新地图——这既否认了制图者的权柄,不能改版、升级地图,也否认了地图存在的意义。

第二,否定了神的作为

《圣经》所启示的神,不仅在起初创造世界(Creation),也在历史中持续护理万有(Providence)、垂听祷告(Prayer)、施行奇事(Miracle),并介入人的生命与历史进程(参《诗篇 》Psalms 121:3-4;《歌罗西书》 Colossians 1:17)。自然神论却把祂关在宇宙的边缘,变成一个沉默的旁观者(Silent Spectator),只允许祂在创造之初出现一次,然后永远退出舞台。

然而,《圣经》见证的神是活泼有能力的——祂在红海开道(《出埃及记》Exodus 14),使瞎子看见、死人复活(《约翰福音》John 11),并在末世要亲自审判(《启示录》Revelation 20:11-15)。若一个“神”被剥夺了介入世界的能力,只剩下最初的一次创举,那么祂在现实生活中已毫无意义。这样的神,还能给人什么盼望?

这就像一个孩子认为,父亲的本领不可能超过自己;而且,当孩子落水时,父亲只会站在岸边解释浮力原理,却永远不伸手相救——这样的父亲称不上慈爱,更谈不上拯救,绝非孩子真正的父亲。

第三,改写了救恩的路径

基督教的核心福音是:救恩唯独在于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Cross and Resurrection),唯独因信(Faith Alone)、唯独因恩(Grace Alone)得救(《以弗所书》Ephesians 2:8-9)。这是神在历史中主动施行的救赎(Redemption),是人无法靠自我努力换取的(《罗马书》Romans 3:20, 23-24)。

自然神论却否认救恩需要基督的代赎,转而宣扬道德自律与人类自救,把罪(Sin)视为一种可以靠教育、修养、习惯改正的“缺陷”,而非必须由基督宝血洗净的叛逆。这就走回到了那条无法达成救赎的“因行为称义”(Justification by Works)的死路——保罗称之为“别的福音”(another gospel,参《加拉太书 》Galatians 1:6-9),也就是说根本不是福音。

这样的信仰当然是基督徒不能接受的伪信仰,就像说一个钟表匠只能做钟表,却不能修理、维护钟表——上帝只能造物,却不能救物;又像一个病人拒绝医生的药方,坚持只靠“自己调整作息”治愈绝症——结局只有一条:死亡。

四、自然神论、文化基督徒与真门徒的比较

自然神论者虽然也承认有一位至高的造物主(Supreme Creator),但在他们的心中,这位神早已退居幕后,不再参与世界的运作与人的命运。他们欣赏耶稣的道德教导,却拒绝承认祂的神性与复活,把祂仅仅当作伟大的思想家或道德导师。《圣经》在他们眼中只是古老而智慧的宗教文献,可以引用,却不必顺服。这样的信仰,就像一栋外观精美却断了水电、毫无功能的房子——结构在,生命的温度与气息却不在。

文化基督徒则像是自然神论的“教堂版”。他们对基督教文化充满好感,喜欢圣诗(Hymns)、圣画(Sacred Art)、哥特式(Gothic)建筑乃至基督文明,也会在节日走进教堂。但这种亲近,停留在文化认同与情感好感之上——可以承认耶稣是榜样,却不愿让祂在生命中作主;可以引用《圣经》,却在涉及罪与悔改时悄然绕行。这样的信仰,就像一杯看似清澈的水,漂着几片茶叶——有味道,却从未真正浸泡入生命。

真门徒的信仰则完全不同。他们承认并敬拜独一真神,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并在第三天复活。他们视《圣经》为神所默示、绝对权威的真理,并深信救恩唯独出于神的恩典,唯独借着信心、在基督里领受。他们与神有活泼、亲密的关系,不仅在礼拜堂中敬拜祂,更在日常生活中顺服祂的旨意;他们在圣灵的带领下,生命不断结出圣灵的果子(Fruit of the Spirit)。这样的信仰,就像一棵深根于活水泉旁的树——干旱、风暴都不能使它枯萎。

结论很清楚:自然神论者和文化基督徒都可能有道德的外表、宗教的温度,但缺少福音的内核,没有属灵的重生与归正(Regeneration & True Conversion)。这样的信仰,如同空心的雕像——外形逼真,却无法承受时间和真理的考验。

五、基督教的回应原则

《圣经》教导,面对类似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督徒要同时坚持三个原则:

1.在基要真理上坚守

《圣经》的默示(《提摩太后书》2 Timothy 3:16)基督的神人二性(《约翰福音》John 1:14)基督为罪而死且复活(《哥林多前书》1 Corinthians 15:3-4)、救恩唯独因恩典、因信(《以弗所书》Ephesians 2:8-9)——这些是福音的根基,任何妥协都会失去信仰的本质,也因此,基督徒要为真道竭力争辩。

2.在非基要之处包容

敬拜形式、教会制度、文化习俗等非核心教义,可以多样共存(《罗马书》Romans 14)。基督徒要接纳差异,接受不同宗派的弟兄姐妹。

3.在一切事上彼此相爱

爱是真理的见证。基督徒应当尊重自然神论者的理性探求,肯定他们对道德与公益的关切;同时,也要温柔而坚定地指出:基督的福音远远超越理性所能构想的“温和宗教”。回应自然神论,不是为了赢得辩论,而是为了用真理照亮、用爱心挽回。

六、爱人而不妥协真理:真门徒对自然神论的回应

1.上帝的创造与上帝的护理不可分割(《歌罗西书》Colossians 1:17);

2.历史中的神迹不可抹杀——基督的复活并非神话,而是有见证、有历史证据的事实;

3.自然启示虽显明神(《罗马书》Romans 1:20),却不能带来救恩(《罗马书》Romans 10:14);理性虽是神赐的礼物,但人的理性因罪而败坏,必须由圣灵开启,才能认识救恩。

4.自然神论的问题在于,它让人以为信仰只是哲学的高度,而不是生命的归属;它保留了神的“存在”,却抽空了祂的“作为”。

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自然神论者们温和可亲甚至其中不少是大学者、大人物,就在真理上让步;也不能因真理的坚守,就失去爱的耐心,视其为敌。

那句基督教界常引用的格言,至今仍适用:

在基要的事上要合一,在非基要的事上要自由,在一切的事上要有爱。

愿我们在这个充满宗教替代品的时代,既做真理的守望者,也做爱的见证人,引人从文化信仰走向救赎信仰,从“自然神”归向那位永活的真神。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