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薇:胜过法利赛人的义
作者:雪薇
前言:登山宝训内容简概
我在WTO的时候,曾经有一位上诉机构的美国法官,他是范德比尔特法学院(Vanderbilt Law School)毕业的,当时他给我们所有的律师发了一份必读的单子,一共有404页,是从各种人类思想传承的经典书籍里摘抄出精要部分合编而成,其中就有耶稣基督的登山宝训。登山宝训被称为天国的宪法,是西方世界公认的宝典,与《旧约》的律法有何关系呢?

登山宝训的内容包括:
什么样的人是有福的(《马太福音》5:3—12)。基督徒在世上要做盐和做光(《马太福音》5:13—16)。对《旧约》诫命的态度,决定他在天国里的地位(《马太福音》5:17—19)。进天国的门槛:胜过文士、法利赛人的义(《马太福音》5:20)。
天国的行为准则:《旧约》说“不可杀人”,耶稣的解读是:向兄弟或姊妹动怒就是杀人(《马太福音》5:21—26);《旧约》说“不可奸淫”,耶稣的解读是:见妇女就动淫念的就是犯奸淫(《马太福音》5:27—32),因为罪都是先从心里发酵的;《旧约》说“不可背誓”耶稣的解读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起誓(《马太福音》5:33—37);《旧约》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耶稣的解读是: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马太福音》5:38—42);《旧约》说“当爱邻舍”,耶稣的解读是:要爱仇敌,要完全,像天父一样完全(《马太福音》5:43—48)。当然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像天父一样完全,但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会越走越像耶稣的样子。我们要爱仇敌,恨恶罪,人和事要分别对待。
施舍要行在暗中(《马太福音》6:1—4),不要到处去张扬。祷告也要行在暗中(《马太福音》6:5—13),主祷文:饶恕人,就蒙饶恕(《马太福音》6:14—15)。禁食要行在暗中(《马太福音》6:16—18)。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要积攒财宝在天上(《马太福音》6:19—24)。不要忧虑,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当我们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东西祂都会加给我们(《马太福音》6:25—34),我们有苦难,但是不要过于忧虑,在忧虑上有节制,因为这是我们信靠神的见证。不要论断别人,免得被论断(《马太福音》7:1—6)。向神求,就会得着(《马太福音》7:7—11),不是求金钱名利等,而是向神求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例如勇气、智慧、明白真理的含义等。己所欲先施于人(《马太福音》7:12),也就是爱人如己。引到生命的门和路是窄的(《马太福音》7:13—14)。防备假先知:凭果子认树(《马太福音》7:15—23)。

最后结尾,耶稣说,听道就行道,好比房子盖在磐石上;如果听道不行道,就像房子盖在沙滩上,雨淋、水冲、风吹房子就塌了(《马太福音》7:24—27),就不进入天国。所以我们能不能进入天国?能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不仅要看我们怎么说,还要看我们是否行道、是否重生。有重生生命的人就一定能行道,否则就行不出道。如果你今天犯这罪,求上帝赦免,然后明天还犯这罪、后天还犯这罪,那么你要质疑自己是不是真地重生了?如果没有重生,那么你是真信徒还是假信徒?真信的人一定会行道,假信的人才永远都不会改变。
基督徒要走窄路、进窄门,而不是走通向死亡的宽路,还要防备假先知。如何防备?凭果子认树。如果嘴上说得一套套的,但行不出主的道,结不出属灵的果子,那么就是假先知。所以我们要特别小心,听其言观其行,我们的行为往往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我们是天国儿女的身份,就要行在天国儿女的道上。

一、“天国子民”必备的品格
登山宝训是天国的宪章,是耶稣对门徒讲述“天国子民”的品格、行为、信仰态度的深刻教导。天国是有秩序法则的,就是“登山宝训”,是主耶稣亲自讲给门徒们的,也是给所有以主的宝血赎买来的门徒设立的规则。
1.我们是否敢见神的面?
很多人说种种征兆表明主耶稣就要再来了,国与国对立、到处地震频繁等等,虽然我们不确切知道具体哪一天。持末世论前千禧年国观念的基督徒认为,主耶稣再来的时候,会参加一场发生在哈米吉多顿(耶路撒冷附近)的世界战争,帮助以色列得胜,之后死去的基督徒要复活,与被提到空中等待的基督徒一同再回到地上,进入主耶稣基督领导的千年国度,与主作王掌权一千年。这是一个极大的盼望,能支撑基督徒度过现今的艰难岁月。
主耶稣的再来,就是我们能在千年国度与主耶稣面对面的时候,就是“天国完全实现在地上”的历史时刻,我们作为“天国子民”在地上的千禧年国中,需要哪些品格呢?

有没有可能主耶稣在千禧年国的大街上走过,如同上帝在伊甸园中行走,询问亚当夏娃,你们在哪里?因为亚当夏娃违背了耶和华神规定的律法:不可吃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他们就躲避耶和华,后来被发现违规,被赶出了伊甸园,在大地上流浪,因亚当夏娃的罪,上帝惩罚全人类:人人都有一死。
我们是否敢见神的面,取决于我们现在是什么样子。假如在末世,主耶稣在大街上行走,有没有可能遇上一个基督徒正在偷别人的钱包或在说脏话骂人?如果我们没有在今生改掉坏毛病、犯罪的习惯,就有可能被主耶稣抓住。那时,主耶稣还会像第一次来时那样对那位妓女说“去吧,我也不定你的罪,但是,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还是说“你到这里来,怎么不穿(参加婚礼的)礼服呢?把他推到我国度的外边去,让他哀哭切齿吧”?你觉这个基督徒会得到哪种待遇呢?因为主耶稣已经给了基督徒几十年的时间悔改,时间到了!更进一步,我会是这样的基督徒吗?如果我是这样的基督徒,学习《圣经》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为什么做基督徒?基督徒有没有个人的责任?灵恩派神学可能会讲,上帝会给你恩典的,只要信主什么都变好了,包括你的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都会变好的,你没有个人责任。而加尔文神学说上帝有主权决定你的命运,但是也有你个人的责任,上帝要问责的,你有没有承担你个人的责任?个人的责任按照什么规则来衡量?就是登山宝训天国的宪法。

2.有福之人的内心特质
主耶稣提出了八种灵命成熟门徒的样式,说这样的门徒是有福的,是神所喜悦的:虚心的人、哀恸的人、温柔的人、饥渴慕义的人、怜恤人的人、清心的人、使人和睦的人、为义受逼迫的人,这八种人是蒙上帝祝福的。那就意味着与此相反品质的人:骄傲的人、得意的人、刚硬的人、麻木不学习的人、不同情人的人、动机不纯的人、使人分裂的人、逃避逼迫的人,是不蒙上帝喜悦的。
我们应该对照“八福”来查验自己,我是落在前面蒙神祝福的单子里,还是有哪一项落在了后面不蒙祝福的单子里?如果落在蒙福的单子里,成为神所喜悦的人是最大的福气。如果落到不蒙福的单子里,那么我们赶快来到神的面前认罪悔改,求神赦免。我们得赦罪之恩,前提是先认罪。
既然基督徒的价值观是荣耀神、以神为乐(威斯敏斯特小要理问答第一条),就要努力建造神所喜悦的内心特质,内心的改变才能显现在外表的行动上,因为“一切果效都从心出发”。所以,主耶稣告诉我们基督徒应当有什么样的“心思意念”才是合神心意的。
八福的每一福都与天国的祝福有关,都是逆转世界价值观的宣言。所以,基督徒不要以世界上的人为标准,要以神的原则为标准,看什么品格在上帝眼里是有福的。

3.天国子民的守则
天国子民的见证:“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马太福音》5:13―14)说明信徒在世界中的身份与使命,是要我们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律法的真正意义:耶稣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马太福音》5:17)不仅行为要圣洁,内心也要纯净(如对怒气、情欲、离婚、报复、仇敌等的教导),强调内心的义必须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法利赛人是专门挑别人毛病的,对自己行诡诈的事、不完全遵守律法视而不见,却去指责耶稣的门徒饭前没洗手犯了律法。
敬虔的生活:讲述施舍、祷告、禁食时应隐藏自己,改掉彰显自己的毛病,不要假冒为善。
天国的价值观: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强调对神的信靠,弃绝忧虑。我们在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上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哪怕是“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马太福音》10:42)就是做在神身上了。
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论断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黄金法则”);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如果我们论断别人,别人也会论断我们。所以我们要改掉论断别人的毛病,好好找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
两种道路与结局:窄门与宽门、真伪先知、聪明人把房子建在磐石上,愚昧人把房子建在沙土上,是对整个宝训的总结与劝勉。
4.登山宝训的特点
天国伦理的高标准:超越律法的外在遵行,强调心灵与动机的洁净。
门徒生命的写照:它不是给一般群众,而是教导门徒如何在世上活出神的荣耀、活出天国子民的样子。
对世界价值的颠覆:虽然我们应当好好地经营神给我们的产业,但目标不是为了财富、权势,而是更重视谦卑、怜悯、追求公义。我们要尊重神的原则,不与世界同流合污。
指向福音的需要:登山宝训的要求是我们基督徒努力的目标,人无法仅靠自己做到,需要耶稣的救恩与圣灵的大能。比如我们一急躁了可能会说脏话,怎么能改变这个习惯?我们要靠圣灵对我们的更新和改变,不是仅仅靠自己。
总之,我们要改变里面的想法和动机,使我们能够行出主的道来。

登山宝训与摩西十诫的对比
对比登山宝训与摩西十诫或旧约律法之间的关系,是理解耶稣使命与福音核心的重要桥梁。
1.源头与背景对比
摩西十诫(律法):神在西奈山借摩西传达给以色列全体百姓(出埃及民)的律法,目标是建立神治下的民族社会。一个被拣选的民族如何能长久生存?需要律法之下的良治制度。摩西带领200多万人出埃及,假如没有一套法律秩序,这200多万人之间的纠纷就无法解决。在未到西奈山之前的路上,摩西的岳父给摩西出了个主意:设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夫长,派他们去解决基层的矛盾,各级解决不了的毛病,再带到摩西这里来解决。神拣选这个民族,就要治理这个民族,所以神就在西奈山给他们一套法治制度,学习并遵守这一制度,治理才能有效。所以,上帝赐给犹太民族律法来治理他们,使他们的治理有秩序,就是给他们的恩典。
登山宝训(天国宪章):耶稣在加利利附近的山上亲口讲授给门徒与群众(天国子民),目的是建立天国子民的内心与行为准则,是一套道德准则。
对一个国家来说,既需要良好的法治来治理,也需要内心道德的准则使人遵守法制。摩西十诫是法制,登山宝训是道德准则。只有有道德的子民才能遵守法制,没有道德的人根本不想执行法制,甚至想破坏法制。我们的国家法律也很多、很细,但很多情况下法律没有被执行或被扭曲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天国子民的内心与行为准则。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王阳明的“致良知”,都很好,但是因为缺少了真神,所以就不能建立内心的敬虔和行为的准则。
上帝给祂子民的天国准则是很具体的,而且圣灵又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生命得到改变,使我们能去学习、遵循。西方国家不会出现任何食品安全问题,而中国某幼儿园却给小孩子做的花卷馒头里添加画画染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我们国家也有食品安全法,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因为西方有“天国子民的内心动机和行为准则”的意识,意识到我是天国的子民,不能做昧良心的事,不能突破作为天国子民的道德底线,而我们中国人没有这种意识,没有建立内心的道德准则,为了利益无所不为。

所以,法律制度固然重要,但仅有法律制度,没有内心的准则,没有天国的宪法,就不能执行这一制度,所以登山宝训和摩西十诫(律法)是缺一不可的。对国家、社会乃至基督徒个人来说两个都需要。在实践中,内心准则对我们的约束是强还是弱,就能检验出谁是一个成熟的基督徒,谁只是一个beginner。所以,每个基督徒都需要遵守天国的法则,操练建立天国子民的内心与行为准则,履行自己的责任,不能停留在因信称义就完了,我们的一生是修炼和成圣的过程,最高目标是荣耀神,如果不能做出荣耀神的样子,我们拿什么来荣耀神?
遵守耶稣的登山宝训——天国的准则,这是我们要做到的目标,至于现在做到了多少,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一定要做到,不能自我放弃说:“我只要信了耶稣,即使我犯罪,耶稣也会原谅我的,谁还不犯罪呢?”如果你持这样的态度,那么你一辈子都不能成为一个好基督徒,或者你是不是基督徒都很难说。教会里有麦子也有稗子,所以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警醒:我是朝着哪个方向走?
所以对一个国家来说,需要好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内心有道德准则的人,需要内心有强约束性的人,这样国家才能变好。国家的转化,在制度上需要建立法治;在人的塑造上,还要有一批有内心道德准则约束的门徒来影响社会、做光、做盐,这样才能带领社会变得更文明。

2.内容核心对比
(1)与神的关系
摩西十诫:不可有别神、不可拜偶像、不可妄称耶和华名、守安息日。
登山宝训: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主祷文中敬神名、愿祂的国降临。
摩西十诫是消极型、底线型的律法,禁止人做坏事;登山宝训是积极型的,要做神喜悦的事。
难道我们做到不可以有别神、不可以拜偶像,守安息日等就可以了吗?并不能止步于此,还要先求神的国、神的义,这是要行出来的。职场的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的建设,都叫“先求神的国、神的义”,把神的国、神的义行在家中、职场中、事工上。如果牛顿只停留在不拜偶像层面,而不是先求神的国、神的义,就不会把神给他的恩赐和智慧好好地用在研究力学上,也就不会发现“自然哲学数学原理”。
我们常常说“愿祂的国降临”,但我们有没有愿祂的国降临在我们的家里、降临在我们的职场里、降临在我们的人际关系里?如果我们仍然我行我素,实际上我们就没有真正愿神的国降临。我们都有伪善的一面,常常心口不一,并没有在执行耶稣给我们的命令,所以我们要悔改。

(2)与人的关系
摩西十诫: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贪恋。摩西十诫给出行为规范,强调“不可”,是消极自由的法则或禁止令,这是底线,我们不要踩踏这个底线。
登山宝训:从内心解释律法本意(不可发怒、不可动淫念、爱仇敌)。登山宝训是从内心动机上约束,例如“不可发怒”,因为如果内心发怒了,就可能导致杀人,法律的名词叫激情杀人:在盛怒之下就把这个人给杀了。耶稣说“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等)耶稣强调的是“只是我告诉你们……”因为只有约束不正确的内心动机、摆正动机,才不会踩底线,才能遵守摩西律法。王阳明所说的“正心”,如果是按照神的标准“正心”,在这种意义上是对的。当人的思想有了怒气或淫念等,是很难控制住行为的,只有先把思想管住才能管住行为。
摩西十诫虽然最初是给以色列民族设立律法,但以色列民族并未能很好地遵行。摩西十诫有一个法则,叫赏善罚恶:若遵行则得祝福,违背则受咒诅。结果北国和南国人民都遭受过“被亚述帝国和巴比伦帝国掳掠、流放外乡,70年以后回到耶路撒冷”的历史教训。说明什么?说明人靠自己守律法是很难的,因为人有堕落的本性,有原罪。但是登山宝训:上帝为了塑造门徒,成为天国子民的样式,与世俗世界分别出来成为圣洁,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希伯来书》12:14)所以我们现在就要追求圣洁。
摩西十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登山宝训: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怎么解读?有人说就是严格的字面意思上的打右脸和左脸,我并不认同这种解读,我觉得应该有其属灵的意义,因为12位使徒中有11位殉道而死,他们甘愿承受了这个代价,这不仅是打右脸给左脸的事,是牺牲了性命。

现实生活中打右脸给左脸的例子:
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的一位副教授,也是基督徒,兼任教会长老。他的学问很好,也有论文成果,是个很多人喜欢的好老师。他的太太当年是被他的学问吸引嫁给他的,他太太后来作了宪法学教授,而他一直是副教授,没能晋级为教授。这是不是被人家“打脸”呢?比身体上被打一个嘴巴更疼,不公平啊!但是他接受了,他下定决心不为头衔、工资而活,而是为了神的荣耀。这就是打右脸给左脸——并不在乎脸面的问题,只要神知道我内心的信仰和执着就好。这才是为主作见证荣耀神。
他带很多年轻人信主,其中很多是他的学生,可见他在神国里的价值,而且那些跟他信主的年轻人,在社会中、职场中、家庭中为神国所做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在世人看来没有晋级正教授是很打脸的事,人看人看的是外表,但在神看来:“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马太福音》10:42)更何况他服侍这么多年轻人,带领他们信主呢?这些都记在耶稣基督的帐本上。
耶稣教导我们在世界上不要像世人那样一味地营造自己的人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借此捞权力,捞钱财。失去地上的这些,将来在天上神会大大地补偿我们,我们怕什么呢?反过来,如果一个基督徒天天关心升官、发财、身份、地位等,这才是可怕的事,因为走的不是耶稣教导的正道。所以基督徒要塑造自己的品格,选择走哪条道很重要。

摩西律法说“要爱人如己”。登山宝训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我们不是革命者——拿枪造反的人,我们是转化者——用文明来影响文化,影响我们周边的人。即使那个人对我们不好,但他是一个人,上帝爱他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对他的生命有负担,为他能悔改、认识上帝、在神国里得福气而祷告,这是我们的责任。求神赦免他,求神开启他的心眼,让他能够认识真神,能够有正确的追求。我们的爱应该超出个人的利益。
耶稣不是废弃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怎样才能成全旧约的律法,使律法得以实践?耶稣把律法提升到内心的动机层面,先在动机上改变我们的思想,然后使我们成为爱神的律法,并遵循神的律法的人。
你对罪人的感情是什么?例如:给家人传福音,家人却怎么也不信,你是不是很恼火?或者某个人已经跟你做决志祷告了,但是很多事上依然我行我素,不知道他是真信主还是假信主,你是不是很愤怒?恨恶他犯下的罪伤害人,但是爱他可能失丧的灵魂,赶紧拉他一把,免得他将来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中,怜悯心要胜过我们对他的恨。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教导的话,不是废弃律法,而是把律法提升至内心和动机层面。没有正确的动机,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

三、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律法和先知”代表整本《旧约》,耶稣来不是要废掉而是要“成全”,“成全”意思是什么?
1.帮助人类认识自己的不义(罪)
律法禁止的事都是人容易犯的,例如作假见证、贪心、诡诈、动怒等,律法先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罪。发现自己的罪以后为自己祷告求神赦免,让我们的生命更新,当我们有了新的生命,就会吸引人来认识神。我们是耶稣在地上的大使、代言人,所以我们有耶稣的样子。
加尔文救恩论的第一个说“人性是全然败坏的”,我是人,所以我也是全然败坏的,我败坏的地方在哪里,我要找出来,祷告、认罪。如果你看牧者的传记,就会发现他们的共性就是:每天要祷告,而且必须为自己祷告,否则他自己的良心就会谴责他。例如,马丁·路德每天早上为自己祷告三个小时,有时会躺在地上祷告,直到他自己觉得可以了才站起来。为什么?上帝一定先让他看见了自己的不义,知道自己是罪人,所以要向神祷告,靠神赐给能力克服旧的习惯。
律法是让人知罪的,一个人不认识自己的罪是最大的危险。不认识自己的不义就找不出自己的毛病,找不出毛病就找不到要改进的地方,找不到要改进的地方生命就一辈子没长进,可能像个祥林嫂,天天唠叨别人的毛病,从来不知道自己的错。这样的人见到耶稣基督的时候,会被耶稣基督批评还是表扬呢?可想而知。
所以通过律法认识自己的不义,是我们最大的责任,然后要为自己祷告,求神来改变自己。《圣经》就像一面镜子,如果不对照《圣经》,我们很少能看见自己的罪和不义,往往归责给他人。比如:我堕胎是别人的错,我骂人是别人惹我生气,我躺平是社会环境不好,我不学习是因为我没有天赋,我不亲手作工,是因为没人给我工作,我孤僻不关心别人、不社交是因为他们不值得我交往……现代社会充满了自我中心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不去认自己的不义和罪,而是给自己找理由说 “存在即合理”,我想按我的方式生活,别人不要来管我!有一首很流行的英文歌:I did it my way! 只要我按照我自己的意思活了一生,这就是完美!《圣经》称之为“偏行己路”,没有把神当作神,没有把神的律法、神的道德当成最高的法则,这就是背离神。

2.实现律法的预表
我们的罪已经犯了,覆水难收,必须求神赦免,才能重新成为一个义人。如果一个人不愿做认罪祷告,耶稣根本不见他,因为“非圣洁没人能见主”。耶稣就是一块试金石,耶稣再来的时候,就能试出你的生命究竟如何。
旧约律法预表的是耶稣做成了祭,等着人去认罪悔改,领受主耶稣的宝血,罪才能被洗净,才能够来到耶稣的面前。所以,我们得救是靠恩典,但必须得“靠”,如果不“靠”,恩典到不了我们身上。耶稣说世上“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他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约翰一书》1:8—10)每个人都有罪,但我们自己不能脱罪,不得不依靠耶稣基督宝血给我们赦免、洗白。
凡劳苦担重担的,到耶稣面前来,祂就使我们得安息(平安),因为罪债转移了。到耶稣面前来,就是把律法照出我们的罪交在祂手中认罪悔改、恳求赦免。但这是基督门徒才有的特权,罪能得主的赦免。
对于不信救赎主的人,主耶稣并没有承诺赐给他们赦罪的恩典和特权,这就是有限救赎。救赎之恩是给那些真信祂(真认罪)的人。那些不去求、不信主、一切靠自己的人,一生所犯的罪累积起来到末日审判的时候就要自己承担罪的刑罚,这是公平公义的。谁能够不受刑罚且在神高标准的律法面前过关呢?扪心自问:我能够在不需要救主耶稣救赎恩典的情况下,自己为自己承担罪责么?如果你承担不起自己的罪,就赶快来到主耶稣面前认罪悔改,接受祂两千多年前肉身受死为我们做成的救恩吧!这是一份礼物,你只需要接受祂慷慨的赐予,祂就应许赦免你的罪。

3.解释律法的真正精神
登山宝训是解释律法的真正精神,从端正内心动机开始践行律法的义。
王阳明也强调每个人都要“致良知”,可是人性是被罪污染过的,人达不到良知,或者每个人的良知标准并不相同怎么办?只有神是完全公义的,祂是真正为了全人类公共幸福的目的确定和解释了律法,排除了人类立法中常见的阶级歧视、出身歧视(奴隶制、种姓制)、民族歧视(希特勒歧视犹太民族、罗姆族)、国家歧视(伊朗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性别歧视(伊斯兰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贫富歧视(高税收是对富人的歧视,例如,挣100万纳税40万,挣10万就不用纳税,挣100万的人为国家白白养活4个不纳税的人,自己剩下的60万还要养活手下的员工,这样挣的钱相当于被国家砍掉一半,还有从城市赶走低端人口是对穷人的歧视)等各种人类自带的傲慢与偏见。
所以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说立法的源头必须来自神,阿奎那把法律分为四类:永恒法、自然法、人定法、神圣法。“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和意志的体现,是指上帝掌管宇宙秩序的普遍法则。“自然法”是指基于人类理性和人类天性所能知晓的永恒法部分。“人定法”是由人类社会所制定的法律,人定法应当遵循自然法的原则,但因为人的有限性,人只能分享永恒法的某些原则,不是全部。如果“人定法”符合上帝的律法,就有公义,如果不符合,就没有公义,就是恶法,恶法非法。“神圣法”是指神通过《旧约》和《新约》启示人的律法,绝对是公正的。永恒法是根本,指导自然法,进而影响人定法;而神圣法能启示人找到永恒法中的自然法,其中一些原则通过制定颁布成为人定法。
如果一个国家是照着神圣法的精义制定人定法,就容易成为文明社会。为什么西方国家是文明社会?因为西方国家多数是信仰耶稣的国家,其立法受到神圣法的启示,就贴近神圣法,符合神的心意、公平合理,成为制度文明的基石。幸亏改革开放,我们抄西方的法律比较多,所以我们现在,除刑诉法之外,其他的法律,如商法、经济法都还可以,但是我们的问题在于人心不对,在执法上面出了很大的偏差,包括刑法。
制度文明的基石是法治,法治文明的基石是基督信仰,法治文明是建立在《圣经》启示的基础之上的。

4.活出律法的义,成为我们的义
并不是说既然耶稣代替了我们的罪,我们就可以任意犯罪了,如果这样做的话,将来见到耶稣,耶稣说:“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马太福音》23:33)我们还敢见耶稣的面吗?
所以基督徒还要活出律法的义,至于我们能活出多少,耶稣不会按照数字——究竟是做到了90%,还是做到80%——来评估我们,主耶稣要看我们一生是否努力了?我们内心是否真正想悔改?我们是否说到做到?假如你很努力,但最后失败了,还是犯罪了,你向主认罪:“主啊,我真的很软弱,我很想努力,但又犯了一次错,我实在是个罪人,求祢帮助我,我自己真的不行。”如果你真的是这样地祷告,你就属于主耶稣表扬的那个税吏。《路加福音》18章13节:”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耶稣说:“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加福音》18:14)因为他承认他自己不堪,他求主来帮助他,耶稣就帮助他。但是那个法利赛人说,我什么都挺好,我比别人都好:“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加福音》18:11—12)主说这个人是个坏人,我知道他内心是怎么样的。
有人说,现在律法全都废了,所以不用管律法了,现在靠恩典称义。靠恩典称义没错,但不等于不活出圣洁,什么叫圣洁?符合律法的标准才叫圣洁。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努力,求神赐给我们能力,活出律法的义。例如,人善于嫉妒,知识分子精英尤其容易互相嫉妒。我曾在WTO工作,里面全是国际知识分子精英,一个比一个厉害、有诡计、能竞争,因此,我做一个祷告:“主啊,求祢帮助我,把我心里的嫉妒、纷争、苦毒等等,连根拔掉,这样我在工作中才能不跟人比较,才能不轻易生气、动怒,才能把工作做好。”祷告了以后,我发现上帝真是信实的,祂真地帮我拿掉了这些东西,让我和同事之间能真诚相待,相互配搭,把工作做好。
我们要活出律法的义,承认自己的不堪,向神去求能力,然后我们才能一点一点地活出义来。

《罗马书》10章4节:“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英文是:“Christ is the end of the law so that there may be righteousness for everyone who believes.”“the end of”是“尽头”的意思,律法的尽头就是基督。我们活不出律法,只有基督赦免,圣灵带领,我们才能够才能行出律法。“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义”可能是耶稣赦罪使我们得的,也可能使我们行义而得的。
《约翰福音》3章3节:“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一个人从神的灵重生以后,心灵被更新改变了,‘旧事已过,一切都是新的了”。但生命更新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如同新细胞不断分裂产生细胞更新,身体四肢生长骨骼健壮身体丰满一样,灵魂的不断更新是靠“生命的粮”——真道(主耶稣自己)——来喂养我们的灵魂。只有灵命长大成熟,渐渐地更有判断力和道德能力,才能分辨魔鬼撒旦的诡计,选择顺服耶稣不顺服魔鬼。神的儿女一生走成圣道路,就是胜过罪的捆绑的旅程。人生是客旅,你是走我行我素的道路,还是走成圣的道?基督徒一定要走成圣的道路,因为非圣洁不能见神的面。
《马太福音》5章18至19节:“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所以,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作,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我们只有教人遵循诫命,中国才能有一个好的标准,才能实现转变。如果我们教大家各行其是、为所欲为,那就变成人与人之间互害的国家了。
奥古斯丁描述人性的原罪定律:“你所知的你不愿作,你愿作的你不能作,你能作的却不愿作。”直击人类意志的永恒困境,这些都要靠圣灵的能力来克服堕落本性。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牧者每天都要为自己祷告的原因。但以理每天三次开窗向着耶路撒冷的方向祷告,为什么呀?伴君如伴虎,在神的事上不能与君王妥协,他需要勇气、智慧,所以必须得祷告。保罗说要“靠着圣灵治死罪”,克服人自身堕落本性来顺服圣灵不顺服魔鬼的引诱。
结论:耶稣并非取消摩西律法,而是揭示律法的内在精神与终极目标。

四、新约时代已经成就的律法
旧约中献祭的律法都由主耶稣成就了,所以旧约献祭的律法——礼仪律在新约时代终止了,取代它的是主日奉主耶稣的名聚集敬拜神——另一种形式的“守安息日”诫命的践行。
犹太人节期的律法(逾越节、五旬节、住棚节),它们预表的主耶稣已经来到地上成就了救赎。
食物洁净的律法是为了犹太民族与世界分别目的而定的洁净律法,新约时代因主耶稣的启示而终止。耶稣亲自启示彼得:“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使徒行传》10:15)所以新约时代食物洁净的律法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可以同样因信耶稣而得救。
摩西律法中的(民刑事)司法律的字句终止了,但是立法的精意没有终止,成为现代西方立法的参照基础(例如,废除奴隶制就是参照《申命记》:第七年给奴隶自由的选择权律法),由英国议员威伯福斯联盟在英国促成。
摩西十诫道德律被吸收进入“爱人如己”一句话里了,今天仍然是人类的道德基准。《罗马书》13章9节:“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消极的不可行的十诫,都已经包括在积极的“爱人如己”的内容里面去了,这就是旧约律法在新约时代继续有效并指引我们的原因。

五、胜过法利赛人的义
1.基督徒的自由不能放纵
威斯特敏斯特信条第20章3节:“凡假借基督徒自由之名犯罪纵欲的,乃是破坏基督徒自由的真谛。因为主叫我们从仇敌手中被救出来,是为要叫我们终身在祂面前坦然无惧地用圣洁公义侍奉他。”可见大公教会的信条是要求基督徒走成圣的道路,不可以自由犯罪。
《加拉太书》5章18至21节:“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就如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行这样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国。”可见《圣经》明明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改这些恶行,就进不了神的国,所以基督徒一定要成圣。
2.不胜过,断不能进天国
“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5:20)“unless your righteousness exceeds the righteousness of the Scribes and the Pharisees, you will by no means enter the kingdom of heaven。”这里讲的是门徒自己的义也要到超过法利赛人的程度,否则不能进入天国。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是正式受过割礼、学过律法、有头衔的,属于牧者级别的,但是《雅各书》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一个人起初是完全因信称义,不靠行为得救,但到成圣旅程的另一端——人生终点,还没有产生义的行为,甚至没有获得天国的门票,那么在《启示录》末日审判以后是被抛弃在城外的,主耶稣说:“我早就告诉你要穿礼服来见我,你怎么没穿礼服来呢?当着我的面就背离我的命令能行吗?”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在千禧年国见到耶稣时是非圣洁的,耶稣是不认我们的。《启示录》22章14至15节:“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城外有那些犬类、行邪术的、淫乱的、杀人的、拜偶像的,并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我们不要成为那在城外的人
所以一定要有“胜过法利赛人的义”,这“胜过的义”,正是靠耶稣而来、在我们的心灵秩序中建立的义。

3.圣灵使我们活出爱
圣灵赐我们新生命与新心,使我们成为义。“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以西结书》36:27)“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罗马书》8:4)换言之,不是靠律法使我们爱神,而是靠圣灵使我们活出爱,如果我们顺服圣灵,就成全了律法。在爱中的顺服:自由而非压迫的顺服,目的是活出荣耀神的生命。
所以,只要我们的生命不断地成长,愿意接受主耶稣基督、跟随主耶稣、依靠主耶稣,认罪悔改,求祂帮助我们,我们就一定能活出律法的义。
4.法利赛人的义
法利赛人(Pharisees)是新约圣经中频繁出现的一个犹太宗教团体,在耶稣时代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以下是关于他们的全面介绍: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的马加比王朝时期兴起。“法利赛”一词源于希伯来语 perushim,意为“分离出来的人”。他们刻意与俗世或“污秽”之人分离,追求洁净与敬虔,但是靠自己是做不出来的,靠他们自己就变成了遵从复杂的礼仪,强调宗教的洁净,如洗手、饮食、安息日规条等。法利赛人多出身中产阶层,与平民关系密切,在犹太会堂(Synagogue)中影响很大,是普通百姓的宗教教师。和政治保守的撒都该人相比,法利赛人更具“平民性”,虽不掌握圣殿大权,但在百姓中拥有道德权威。
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更看重自己所立的规条,而不是神的律法。“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他们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子做长了;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安,称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马太福音》23:2―7)“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侵吞寡妇的家产,假意作很长的祷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罚。”(《马太福音》23:13―14)耶稣在福音书中屡次严厉批评法利赛人,主要集中在:伪善(Hypocrisy):能说不能行、外表敬虔、内心骄傲;律法主义:强调守规条(例如,责备耶稣的门徒吃饭不洗手,这属于卫生条例,不属于道德条例),却忽略律法“更重要的事”——公义、怜悯、信实;自义与骄傲:自认为“义人”,藐视他人(如《路加福音》18章“法利赛人与税吏的祷告”)。耶稣多次斥责他们“假冒为善”,称他们像粉饰的坟墓,外面美观,里面却满是污秽。

然而,不是所有法利赛人都拒绝耶稣,例如尼哥底母和使徒保罗。
尼哥底母:《约翰福音》3章记载,他是一个谦卑的人,夜间来见耶稣,问如何能得永生,耶稣告诉他:“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 3:5)后来尼哥底母在耶稣受难后带着没药和沉香前来安葬耶稣,显示他已信主。
使徒保罗:原是法利赛人中的佼佼者,是法利赛人中最大的律法师,他曾经还专门抓基督徒,把基督徒捆绑带到耶路撒冷,鞭打、判刑,甚至在他年轻的时候,看到司提反被乱石打死心里很快乐,帮打人的人拿衣服。所以保罗说“我是罪人中的罪魁”一点都不为过。当他在大马士革的路上被天上的大光照瞎了肉眼以后,主的仆人祷告替他打开了心灵的眼睛,从此认识主耶稣,悔改归主,性格大变,变成了传扬主耶稣的使徒。
保罗能有这样的改变,同样,体制内有一些人,可能现在是逼迫基督徒的,也许哪天上帝用大光照耀他,眼睛被亮瞎了,心灵的眼睛被打开,然后转变、信主。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我相信神的大光能够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上帝能使保罗的生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一个给人定罪的人变成一个帮助人、爱人的人,上帝也一定能使我们的生命发生改变。
法利赛人所犯的罪:自义、骄傲、不公、能说不能行。所以耶稣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你们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显出公义来,里面却装满了假善和不法的事。”(《马太福音》23:27—28)他们也是鼓动百姓把主耶稣判刑、钉上十字架的主力,因为他们害怕“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威胁到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他们心里没有善,只是为个人的私利服务,并不是真地为上帝服务。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要成为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能得救吗?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若法利赛人悔改、信耶稣,他们就可以得救,如尼哥底母和使徒保罗;不悔改的法利赛人,将要灭亡。信心没有行为就是死的。
5.如何胜过法利赛人的义
第一,不要把自己定的“规条”置于神的律法之上,要顺服神的律法和活出律法的义。
第二,人格诚实(integrity)。“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5:27)“从说是到成为是”(赵晓),依靠圣灵的大能做言行合一的人。
第三,谦卑自己,服事他人,归荣耀给神。
第四,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主同行。

六、一个青少年生命改变的见证
一位小弟兄,曾经是我们教会青少年班的学生,现今是昆士兰理工大学3年级的学生。他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因为他爸爸在北京开餐馆,所以把他从老家湖北带到北京上学。但是他学习不好,不愿意去上学,另外北京学校的老师说这孩子太淘气了,可能有多动症,后来他爸爸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真是“多动症”。所以他小学肄业,天天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后来他爸爸的合伙人带他周日到教会,在青少年班学习,再后来他就受洗信主了。他初中在主内学校学了两年英语,成绩一般;高中还不错,在主内学校上满了三年。就这样小学肄业、初中没毕业的他,被所有认识他的人,包括他的爸爸、妈妈、老师定义为了“学渣”,所有人都断定他将来肯定是在学业上没有任何出息了。但谁也没想到,上完高中后他竟然考上了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理工大学。
我最近见到他,问他学业怎么样?他说:“我整个一学期有好大的争战。”原因是他遇到了一位特别刁难学生的老师,上个学期,这老师的课程有70%的学生都没及格,他的课所有学生都害怕。这门课的评分的比例是:个人论文占50%,小组论文占50%。尽管他觉得自己的个人论文写得挺好的,但还是没及格,满分50分才得了22分,他吓坏了,这是必修课不及格怎么办?很多中国学生说这位老师歧视中国人,最好别选他的课,或者换专业,他也想实在不行就换专业,但是圣灵在他心中说不能逃避,要去跟老师沟通,于是他就去找那位老师沟通,请教哪点写漏了,一一对照,感觉老师给的分还是有道理的,最后老师又给他加了0.8分。他还是担心下学期考试不及格怎么办,老师看他是很诚心地来请教的,就说下学期的考试你不用担心,我会给你们提醒的。
他回去之后还是一直纠结到底换不换专业,面对很大争战:一方面祷告求主赐他面对困难的勇气,不要逃避,另一方面又在想,要是不成的话,该怎么样去操作?每天他都面对两个轨道的选择,好像整个人被左右拉扯,但他心里有神明确的带领,就是让他继续完成这个专业。

后来,他们组成小组做下个学期的工作,他是这个小组的组织者。每次小组开会讨论之前他都祷告:“求主让我们今天的讨论是彼此和睦的,是有成效的。”每次讨论都挺顺利。且每次讨论后他都把小组写成的作业拿去和老师交流,寻求老师的指点并改进。那位老师非常欣赏他们这种态度,会提醒他们:你们想一想某节课我教了你们什么,再把那个地方温习一下。他们就回去把那些部分温习一下,再把一些东西加进去,就这样改了五六次。
最后他们选择下午答辩,上午的时候他们几个人把分脚色答辩的流程串起来练习答辩。第一遍的时候感觉非常不好,觉得这样子成绩可能是很差的。于是大约练习了5遍,在练的过程中,还在不断改稿子,最后大家基本上都能脱稿答辩了。等到下午答辩考试的时候,他们5个人衔接得非常好,逻辑也很缜密。从始至终,每个环节,他都有祷告。最后老师给他们小组评了班级最高分,他这门课终于考过去了。
这个孩子的特点是愿意沟通、谦卑、很负责任,这个过程中他扮演了沟通者的角色。我对他说:“我当年带你们主日学的时候,你们班同学没有一个搭我话的,然后我就祷告,在主面前立志要把你们这个班教成一个会沟通的班,求主帮助。你是我看到的有极大反转的学生,我很开心。”
从这个孩子的见证中,我们看到人的改变并不是人自己有能力改变,而是圣灵帮助改变,因为他做每一步都在祷告求圣灵帮助。他愿意改变成神喜悦的样子,神就会大大地使用他,赐给他智慧。
愿我们都来跟随主耶稣,活出胜过法利赛人的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