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90天破冰,但深水才刚开始——中美瑞士贸易谈判速评

首页 /

90天破冰,但深水才刚开始——中美瑞士贸易谈判速评

作者:赵晓

2025年5月,中美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经贸谈判意外快速“破冰”,达成了为期90天的关税削减临时协议。这个结果,出乎许多市场人士和观察家的预料,也立即引发全球市场的暴涨反应——恒指大涨,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扬,人民币汇率也创下半年新高。

但真正值得评述的,不仅是这场谈判“谈出来了”,而是它为何谈得出来、现在谈成了什么、接下来还要谈什么,以及——谁能承受、谁能走远。

一、出乎意料的“破冰”

在当前中美战略互信几乎归零的背景下,能在短短两天内从“奉陪到底”到“暂停报复”,达成削减超百个百分点加征关税的协议,确实是一个惊人进展。尤其是川普政府既打出了“强硬出牌、不轻易让步”的旗帜,此番却“阶段性收兵”,让许多原本看空谈判前景的评论人士大跌眼镜。

市场暴涨的反应,其实反映出一个正常预期:市场害怕战争,喜欢和平。一丝喘息窗口,就足以引发剧烈乐观情绪。

二、早有铺垫,不是即兴演出

事实上,这场“破冰”并非完全意外,而是早有“地基”可踩:

中国方面,早前主动豁免了约4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关税,涵盖医药、化工、农业设备等131种关键商品。这被视为“技术性让步”,实际是在释放“我们愿意谈”的姿态;

美国方面,川普团队虽然表面强硬,但国内供应链企业、农产品出口州选民、资本市场投资人,对全面加征关税的成本压力早有呼声,财政部长贝森特与纳瓦罗的政策设计,也刻意为谈判留出缓冲通道。

可以说,这是一次“精心导演的第一幕”,双方都没输面子,同时各自得了时间,缓解国内紧张氛围。

三、目前的谈判结果

本轮中美瑞士贸易谈判达成了阶段性成果,出乎市场普遍预期。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关税削减幅度与期限:设定90天缓冲窗口

中美双方同意在未来90天内同步暂时下调彼此加征的关税,作为贸易战降级的重要一步。

美方将暂停此前加征的24个百分点附加关税,保留10%的基准加征税;

中方将作出对等回应,也暂停24个百分点的附加税,仅保留10%的加征税。

这意味着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谈判缓冲期”,既不升级、也未彻底解决,为下一轮谈判创造空间。

2. 削减总幅度达115个百分点:压舱但非终点

根据美方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说法,中美双方合计削减了115个百分点的加征关税:

美国方面:从最高145%降至约30%;

中国方面:从最高125%降至约10%。

这一削减幅度超出市场预期,被认为是自2023年以来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最大一次“降温操作”。然而,这仅涉及加征关税中的一部分,其余结构性问题仍未触及。

3. 30%仍属高关税,美方态度强硬但不封死谈判空间

尽管美方对中国产品的实际关税从峰值回落至30%,但这一税率仍高于正常贸易水平(WTO框架下一般不超过10%)。

BBC评论指出:“30% is still a high tariff”(30%仍是高税率),显示出美方只是“止战”而非“妥协”。

这也表明未来仍有进一步减税空间,取决于中方是否在后续谈判中作出实质性制度回应。

4. 日内瓦协议只是破冰,而非破局

这项协议是在2025年5月中旬于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闭门谈判中达成的。根据白宫官网文件,具体措施将于5月14日正式启动。

协议虽未触及技术转让、市场准入、国企补贴等核心争议,但其标志性意义在于:

中美双方恢复沟通渠道,达成了罕见的同步行动。

也因此,此非终点,而是序曲;真正的结构性难题,才刚刚露头。

四、难以令各方群众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这份成果,虽可称“突破”,但也注定“鸡肋”:

看热闹不嫌事大,希望中美火拼的肯定失望;

喜欢评论谁输谁赢,谁跪谁站的人也失望;

即便川普团队或川普本身,也未必完全满意:强硬派认为让步过多、选民派希望更快兑现承诺;

中方宣传空间也有限:

不能高调称胜,也不便承认被迫让步。

但必须指出,川普已破局:因为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别的总统连想都不敢想。中方透露,拜登软弱可欺……

接下来的谈判将进入深水区:从商品谈判转向制度矛盾——国企补贴、准入壁垒、信息透明、技术主权……没有一样是好啃的骨头。难哪!

五、谈判双方的“最大利器”与“最大束缚”

对川普来说,他的最大底气是选民授权,尤其是那些被全球化抛弃、而因他关税政策感到“重新被尊重”的工人群体。但川普团队的最大制约也是选民:他们希望川普强硬,但也希望生活变好、工作不丢、股市上涨。美式宪政制度下的川普团队软肋就是不可能“不惜一切代价”,他必须算选票、算成本、算节奏……

对中方而言,它最大优势正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顶得住封锁、熬得住脱钩、咬得住忍痛。但最大的挑战是要决定自己究竟要如何玩:如果这场博弈真拖成长期对抗,那么,中国自己这条路,到底是继续半脱钩自闭化?还是开启结构转轨,重新融入世界?

换句话说:这一次,美国相当于在WTO入世以及中美第一次贸易战之后,再一次给中国“重回全球化桌面”的机会。中国,准备好了吗?是否只是用三十六计再次对付美国鬼子?还是认真思考一次,走向契约文明。

六、冷战不是好事,大同更加不易

当然希望中美继续谈、谈出路径。但也应清楚认知:“中美冷战”绝非好事,但“世界大同”更非易事。

现实优选并非“再也没有冲突”,而是“冲突可以被管理”,是“坐下来还能谈”。瑞士谈判的意义就在于此——不撕破脸,不放弃谈。

这90天,不会改变世界,但可能决定这个时代,两个大国接下来的节奏以及未来的世界方向。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