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中美贸易谈判相关背景数据及情况
20250511
2025年5月10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直接对话。这场对话的开启,标志着持续两个月的“超级关税战”出现关键转折。
本文尝试梳理这场贸易战前后若干核心数据、动态与潜台词。
一、“准备战斗到底”?言辞激烈,行动却渐趋软化
早在3月4日,中国驻美大使馆通过社交平台放言:“如果美国想要战争,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任何其他类型的战争,我们都准备战斗到底。”
然而,4月11日,北京虽宣布对美商品加征关税至125%,但仍比美国对华关税(145%)低出20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北京随后释放“中止奉陪”的信号,表示若美方继续升级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暗示“单方面停火”。
与此同时,北京悄然取消了对八类美产芯片的高关税,试图挽救因断供而深受影响的中国汽车制造业。

二、出口依赖与经济压力:中国最脆弱的命门
数据揭示了困境:
1. 中国出口占GDP比重:约13%,其中对美出口占中国GDP的3%左右。
2. 制造业岗位依赖美国订单:高盛估算多达1000万至2000万个。
3. 制造业指标崩塌:今年4月,中国制造业活动出现16个月以来最大萎缩,新出口订单降至疫情以来最低水平。
4. 货运暴跌:Flexport数据显示,美国从中国订货量骤降60%。
种种迹象表明:这场贸易战,美国固然承压,但中国所承受的压力更为剧烈、直接且系统性。
三、社会震荡:经济寒冬下的工人不稳
据报道,近期中国多地工厂爆发工人抗议,要求补发工资、赔偿因被裁员带来的损失。更有建筑工人以“跳楼威胁”表达绝望。
《华尔街日报》进一步披露:中国政府已“停止发布数百项经济指标”,包括失业率、土地交易与外资流入等,意图阻止经济疲弱信号外泄。

而凯投宏观预计,2025年中国GDP增速仅为3.5%,远低于北京官方目标(约5%)。
四、川普战略:不让步、不退却、用数据打仗
在美国媒体批评“145%关税会伤及消费者”之际,川普团队始终坚持核心论点:
“我们每天在贸易上损失50亿美元。征收高关税实际上是切断关系。这没关系,我们已经彻底戒断了。”
在与加拿大总理会晤及NBC《会见新闻界》节目中,川普多次重申:美方不会主动让步,但始终敞开大门谈判。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则警告其他国家:“不要与中国结盟。”此言之后,中国央行紧急降息、注资以救经济。
赵晓评论:对话永远比对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