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条震撼消息,你就明白川普为什么要推动制造业回归了
作者:赵晓
当你读到这条震撼的新闻——“中国可以在20分钟内击沉美国所有航母”——你也许会本能地质疑消息来源的权威性。确实,它来自一家名叫《趣味工程》的不知名媒体,但进一步查证发现:这并非无中生有。《经济时报》、自媒体《亚当媒体》的视频,乃至国防部长皮特·海格塞斯的公开发言,都印证了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判断。
是的,在美国主导的多场模拟中美军事对抗演习中,美军竟然“每战皆输”!而中国凭借其不断发展的高超音速导弹技术,有能力在短短20分钟内摧毁整个美军航母舰队。海格塞斯的原话是:“这些先进武器对美国的军事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让我们明白川普为什么要“制造业回归”的真正背景。

过去几十年,美国出于对“全球化效率”的执迷,大规模将制造业外包给中国。这让中国不仅成为“世界工厂”,更成为了全球产业链的枢纽——连美国的导弹零件、芯片基础、特种合金,都不得不“绕道采购”或依赖中国上游资源。
然而,当双方战略互信崩塌,战争的威胁不再是“理论”,而是“20分钟内摧毁美军航母”的现实可能,你还会觉得产业空心化只是“就业问题”吗?显然,那是一道国家命脉的问题,是决战前的工业基础问题,是“谁能撑过战争第一波打击”的问题。
川普应该比任何人都更看清这一点。他的“让制造业回流”,当然不是“逆全球化”的盲目民粹,而是对全球格局巨变的前瞻判断——只有掌握制造业命脉,才能赢得战略安全;只有制造业强大,国防才不是纸老虎。
当下,中美正在走向一种危险的结构性对抗:政治对立、军事博弈、科技脱钩、贸易紧张,已是明摆的现实。对中方来说,必须在科技等领域寻求突破,不受美方“卡脖子”。对美方来说,继续让中国掌握全球制造链和关键资源,也等于让对方“卡脖子”。
川普政府的高关税、供应链重构、鼓励美企撤出中国,正是为了“先于战争”的战略准备。

现在你终于明白,为什么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为什么要吸引半导体、关键材料、新能源企业回流美国; 为什么要打击TikTok、审查华为、封锁芯片出口; 更明白,为什么川普不顾一切地推动“美国优先”。
这只是经济战?不,这其实是双方防备可能发生的战争前的经济戒备。
眼下,其实中国先行了一步。中国正在加速“军民融合”,美国却还在为“新能源补贴”争吵不休;中国导弹飞越马斯克的星链,美国却在讨论校园性别厕所……
制造业就是一国的骨架,技术就是肌肉,军力就是拳头。美国要想不输得一败涂地,制造回归是必须的。至于能不能成功,还充满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