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回复August:基督教是否应随着时代进步等

首页 /

回复August:基督教是否应随着时代进步等

作者:赵晓

谢谢我亲爱的好弟兄、一起争战的战友,你的问题都非常好。抱歉昨天我讲课累了,今天才回复。

你提出的核心问题(归纳):

1. 基督教是否应随着时代进步?

若拒绝现代性,是不是就等于反人权、反理性?

若接受现代性,是不是就会失去信仰的本体?

2. 面对教会历史中的黑暗,比如对科学、自由、权利的压制,基督徒应如何回应?

3. 现代性带来了许多“好处”(科学、权利、自由),这些与信仰究竟是敌是友?

4. 基督信仰本身就存在多种张力与对立,这些是否反而构成了它文明活力的来源?

我的回应如下:

一、基督教是否应随着时代进步?

马克思的“历史五阶段论”,其实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思想偷换”。它把价值的判断偷换成时间的顺序,把历史进程视为价值上升的通道。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时间越往后,就越先进、越正义、越“人本”。

于是,宗教变成“前现代的残余”,若不进化,就该被清除。连上帝,也要让位于“进步”。——这当然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危险、最魔鬼的一次“概念偷换”:时间,取代了上帝;历史,篡夺了真理。看起来,上帝和启示一边站,“时间主义”与“进步主义”胜利了!

对此,我和刘军宁老师一样态度鲜明:“我们甚至不屑于正眼看这一眼‘现代性’,否则我们就输了。”——哈哈……

必须指出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框架陷阱:那就是“历史性决定真理”。这也正是“时代论神学”背后的致命蛊毒。你的问题和他们有关。

所谓“时代论神学”(process theology),由怀特海与哈特斯霍恩等人发展出来,主张上帝是“过程神”,随着历史变化而调整祂的属性,祂不是全能、不变的神,而是会改变、甚至无法掌控未来的“神性意识”。

其主要论点是:

神的属性可变;

神无法掌握未来,只能“劝说”人类;

真理、善恶、信仰内容应随着时代更新。

这当然是“进步主义”现代性哲学将“神”改写为“人性投射”的一套系统工程,说白了,就是神学版的巴别塔,是“进化论的神学化版本”。

也因此,我的回应很简单——而且坚定:

“真理是启示的,不是进化的;圣经是永恒旨意的写照,不是时代精神的附庸。”

正如《玛拉基书》3章6节所说:“因我耶和华是不改变的。”

面对时代的巨浪,我主张:

基督徒既不退缩,也不随波逐流,而是以《圣经》为锚,以启示为指南针,在历史中归正,在动荡中见证永恒。

这也正是古往今来教会常讲的一句箴言:

教会常改革,惟独归真理。”(Ecclesia reformata semper reformanda)

二、面对教会历史的黑暗,基督徒如何回应?

这是你提出的最现实、也最尖锐的问题之一。

但我们首先必须分清:“基督”与“教会”之间的差别。

基督是圣洁无瑕的,是真理本身;而教会,则是“在被救赎中”的群体,历世历代都在“成圣的路上”。

教会确实曾犯错,打压过异端,惧怕过科学,纵容过政治权力的滥用。但那是人性之罪——只要有人的地方,只要是人,就都可能犯的罪,而不是信仰本体之错,更非基督不完美。历史上所有宗教被异化的场景,其实都说明了:人类一离开基督,就把信仰也变成工具了。

但若因此就否定整个教会,那是“就病杀人”。我们必须也同时看到,教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被“启蒙运动”以来的左派们长期遮蔽、甚至故意抹黑:

所谓“中世纪的黑暗”就是左派的胡说。事实上,中世纪修道院是西方文献与知识传统的中继站;

大学、医院、契约制度、普遍教育、人权观念……都根植于基督教“人按神形象被造”的教义;

连自由、法治这些被启蒙运动夸口的成就,其实最早的种子,是在清教徒传统中培育出来的。

反观“反宗教”的启蒙现代性,其实催生的是“去宗教后”的另一种更大的黑暗:

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

纳粹的“理性种族工程”;

苏联与中国的“无神社会实验”;

极权乌托邦的集中营与文革人祸……

C.S.路易斯一句话总结得真好:

当人把上帝从王位赶走,最后迎来的不是自由,而是另一个更残暴的偶像。”

历史教会,当然需要悔改,但不等于要拆毁;信仰,需要归正,但不是丢弃。基督教保守主义的主张:不是打倒传统,而是让传统回到基督。

三、现代性的“好处”到底从哪儿来的?

科学、权利、自由、个体意识,这些“现代性成就”,真的全是启蒙运动对抗宗教、打破信仰的果实吗?很多人这么说,但事实并非如此。

科学的方法,最早不是兴起于“无神”世界,而是源自对创造秩序的敬畏(牛顿、伽利略、开普勒都是虔诚信徒);

个体尊严,来自“人按神形象被造”的观念;

普遍教育、契约观念、民主制衡,都深受基督教的神学观与人性观影响;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强调:真正推动近代文明的动力,是新教徒“面对神负责任的生活”。

所以,我的回答是:

“现代性”中真正的祝福,不是“进步主义”的胜利,而是“圣约信仰”的丰收。

四、信仰的张力,不是矛盾,而是荣耀

你最后那段分析太棒了,我直接引用都舍不得删:

“天国与尘世的对立、三位一体的神秘与理性、上帝之城与人间之城、自由意志与天赋旨意……这种如履薄冰的紧绷感,正是文明与信仰活力的源头。”

是的,张力不是缺陷,而是恩典,是灵魂被拉开的弓弦,是神学成长的深度之源。

基督信仰,并不是提供一个所有问题的“简单答案”,而是给予我们“更深的理解力”,在张力中分辨,在矛盾中持守,在挑战中活出真实的盼望。

所以我想说:

“基督信仰不是没有张力,而是靠张力生存;不是避开现代性,而是宣告永恒性;不是躲在文化之外,而是在文化张力中结出荣耀的果子。”

最后,总结三句话:

真理不是随着时代走,而是呼唤时代悔改。

不是现代性成就了信仰文明,乃是神圣性托住了真正的现代价值。

张力不是基督信仰的软肋,而是恩典,是文明的源泉,是灵魂的操练场。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