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重申泽伦斯基合法性的决议未得通过
20250226
一、事件背景
2025年2月24日,乌克兰国会 “最高拉达” 在纪念俄罗斯全面入侵三周年的特别会议上,就一项重申泽伦斯基合法性的决议进行了表决。然而,这项旨在象征性展现对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支持的决议,未能获得通过。
关键事实:
决议获得 218票支持,低于通过所需的 226票。
54名出席议员未参与表决,其中包括泽伦斯基所属人民公仆党的38名议员。
决议内容:
重申泽伦斯基在自由、透明、民主选举中当选,并强调乌克兰人民和国会未质疑其民意授权。
声明将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平后,尽快举行总统选举。
参照乌克兰宪法第108.1条,泽伦斯基总统应行使权力,直到新总统就职。

二、未通过的原因与解读
内部矛盾与政治派系分裂:
泽伦斯基所领导的“人民公仆党”内部出现分裂,38名议员未参与表决,导致支持票数不足。
戒严状态下无法举行选举,加剧了国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政治不稳定。
国际质疑与舆论压力:
美国总统川普指责泽伦斯基是“未经选举的独裁者”,与俄罗斯的指控相呼应,加剧了国际舆论对泽伦斯基合法性的质疑。
俄罗斯早前抨击泽伦斯基的合法性,并在国际上持续施压,企图削弱乌克兰政权的内部团结。

戒严状态与宪法困境:
乌克兰目前处于戒严状态,无法安排总统选举,使泽伦斯基的“合法性问题”更加复杂化。
宪法第108.1条明确规定,总统任期到新总统就职为止,但未能消除选举延期引发的合法性争议。
三、各方反应与战略意图
乌克兰国内反应:
反对派: 指责泽伦斯基利用戒严状态延长权力,并质疑国会未能通过决议是政权不稳的信号。
支持派: 强调未能通过并不等于否定泽伦斯基的合法性,只是党内团结不足和 出席率不高所致。

美国与西方国家:
川普政府: 质疑泽伦斯基的合法性,被解读为对乌克兰和平谈判施压,并重新审视美乌关系的信号。
欧盟和北约: 继续支持乌克兰政权,但对乌克兰内部政治动荡表示担忧,并呼吁尽快恢复选举秩序。
俄罗斯:
普京政府一直质疑泽伦斯基合法性,并积极利用决议未通过的事件进行国际舆论宣传,以削弱乌克兰国际支持。
俄罗斯媒体高调报道决议未通过,强调泽伦斯基的合法性危机,试图动摇乌克兰国内的政治稳定。
四、国际影响与地缘政治考量
乌克兰内政的不稳定性:
国会未能通过决议,被视为“乌克兰政治不稳定”的信号,加剧了国内派系斗争 和反对派动员的可能性。
如果 乌克兰政局进一步动荡,可能影响俄乌和平谈判的稳定性和成果。

美俄博弈的升级:
川普对泽伦斯基的质疑,被解读为向俄罗斯示好的信号,旨在拉拢俄罗斯并推动俄乌和平谈判。
美俄稀土交易谈判和对乌政策调整,被认为是川普重新布局美俄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
对国际关系和贸易的影响:
如果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可能影响欧洲能源安全和黑海粮食出口的全球供应链稳定。
美俄联合稀土勘探计划若成行,可能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并重塑全球稀土供应链。
五、未来走向与可能情境
乌克兰内部局势演变:
国会内部的分裂和党内不团结若持续,泽伦斯基的合法性问题将进一步发酵,可能引发提前选举或政治危机。
若乌克兰和平谈判达成共识并结束戒严状态,可能重启选举程序并缓解合法性争议。

美俄乌三方关系变局:
若川普和普京继续推进俄乌停战谈判,可能促使泽伦斯基让步,并通过政治妥协 稳定乌克兰政局。
美国对泽伦斯基合法性的质疑 或引 美乌关系调整,进而影响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国际地缘政治的连锁反应:
若乌克兰政局动荡,可能波及欧洲能源安全和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性。
美俄稀土交易的达成或失败,将直接影响中美科技战的全球供应链布局。
赵晓评论:乌克兰国会未能通过重申泽伦斯基合法性的决议,看似只是乌克兰内政的一场风波,但背后却是国际政治博弈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