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原创

再论“DeepSeek冲击波”

首页 /

再论“DeepSeek冲击波”

作者 赵晓

“DeepSeek冲击波”依然在演化,美国股市还在震荡,英伟达的股价也在上窜下跳,不同观点的交锋十分激烈……

今日,读到硅谷投资家王维嘉的评论“DeepSeek尚不足以撼动中美AI差距格局”。其中一些观点和判断,可谓所见略同。

第一、从技术格局来看,尽管DeepSeek的成果缩小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但中美人工智能整体格局尚未被撼动。

正如王维嘉所说: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芯片领域中国仍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在算法突破方面,过去十年间,从2012年的AlexNet到2017年的Transformer,再到2022年的ChatGPT以及后续的思维链、RAG和推理训练等重大突破,大多发生在美国,法国Mistral公司也有少量贡献,DeepSeek的贡献占比约为5%,但这已然十分了不起。”

这是十分清醒的判断!人家十分已经做足,你才做了一分,两者根本就不可比!

维嘉还指出:

“中国拥有庞大的 AI 基础和工程师队伍,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与西方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基础。因此,中国出现像 DeepSeek 这样的团队并不令人意外。这类似于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其背后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苏联技术的开放,使得苏联培养了强大的技术基础。然而,一旦苏联闭关锁国,这种技术能力便迅速衰退。”

这也是客观的评估。DeepSeek一鸣惊人,却是基于他人开放的技术前提,这与过去苏联让大家震惊世界的人造卫星相似。苏联的技术突破依赖于美国民主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其技术的开放,中国如今也在相似的位置上。一旦闭关,大部分技术将回退,DeepSeek也玩不下去,会像百度一样暗淡乃至堕落!

所以,实在没有什么好“厉害”以及傲娇的!

第二、AI浪潮前景广阔,目前仍处起步阶段

王维嘉指出:

“近期美国股市大跌,部分原因是市场认为算法效率提高会减少对算力的需求,进而降低对英伟达等芯片的依赖。但这是一种静态思维,正如 19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发现的一个现象:当蒸汽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后,煤炭的消耗量并未减少,反而大幅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其背后的逻辑是:尽管单台蒸汽机的煤炭消耗量减少了,但由于蒸汽机变得更加经济高效,人们开始在更多领域广泛使用蒸汽机,从而导致蒸汽机的总数大幅增加,最终使得煤炭的总消耗量不降反升。”

“同理,AI 模型成本降低将推动 AI 应用的广泛拓展,对芯片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AI 浪潮的前景极为广阔,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将蓬勃发展。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发展类似,AI 有望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实现重大突破。”

“如果 AGI 成为现实,其市场规模将极为庞大,有望超过互联网市场,达到数万亿美元甚至数十万亿美元的规模。”

上述论述与判断也非常精辟!AI 的发展仍在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阶段,运用也开始进入方兴未艾的阶段,如此,英伟达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也如此,市场震荡之际,不正是有远见与定见者千载难逢的机会吗?!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