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碧桂园的“家底”背后藏着什么?

首页 /

晓观天下:碧桂园的“家底”背后藏着什么?

20250123

一、事件背景

1月14日,碧桂园这家曾被誉为“宇宙第一房企”的地产巨头,结束了长达一年的停牌期,公布了两份财报。这两份财报不仅震惊市场,也揭开了公司近年来亏损的惊人规模。

财报数据显示:

2023年全年净亏损高达2009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天亏损约5.5亿。

2024年上半年再亏损151亿,总计亏损达2160亿。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净资产仍有700多亿,现金余额约为400亿。

然而,面对1200亿元的境外债务和交付压力,这些资产显然杯水车薪。

二、碧桂园的债务重组

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成为焦点,被称为“人类史上第二大”的重组计划,其核心策略包括:

“大债化小”:债主10块钱的本金仅能拿回1块钱,其余部分一笔勾销。

债转股、债转债:推出长达11.5年的展期方案。

尽管方案表面上为债主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实际上充满“拖延”和“减免”策略。根据市场分析,碧桂园在未来15年内能够偿还的金额最多为四五百亿,远远不足以填补债务缺口。

三、核心业务的困境

交付不达标:2023年碧桂园原计划交付48万套房产,实际完成38万套,差距高达10万套。

项目分布劣势:剩余项目多集中在三四五线城市,这些地区房价已跌破碧桂园的开发成本。

市场寒冬:二线城市的项目已经亏损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经营困境。

四、杨惠妍家族的“救场”与争议

杨惠妍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自救,包括:

出售私人飞机、资产及物业。

高管大幅降薪,取消福利。

2023年底,杨惠妍向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赠64亿港币股份。此举引发外界质疑,认为可能涉及资产转移。

五、专家与市场分析

地产行业寒冬: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行业面临系统性危机,碧桂园的困境只是行业全景的缩影。

债务重组风险:部分投资者担忧,碧桂园的重组方案缺乏实质性解决能力,可能进一步损害企业声誉。

未来发展方向:专家建议,碧桂园需要明确自身核心业务定位,同时探讨多元化转型以寻找新增长点。

赵晓评论:悲凉啊,不止于黄金时代,而是中国的地产时代真的落幕了!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