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追赶美国的真实情况
作者:赵晓
中国经济追赶美国的故事,曾经是全球经济学界和舆论的热点话题。然而,近年来,伴随着数据的重新审视、经济趋势的逆转和结构性问题的暴露,这一雄心似乎正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以下,从五个方面梳理中国追赶美国的真实情况。
一、“厉害派”的高歌猛进:从信心满满到逐渐失落
曾几何时,“厉害派”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将迅速赶超美国。这种信念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庞大的人口红利、不断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2020年前后的乐观预期:
多位经济学者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一些预测甚至更为激进,认为中国可能提前在2025年达到这一目标。
信心的来源: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保持了接近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而美国的增速相对缓慢。
中国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追赶的主要动力。
然而,这种乐观的预期在近年来遭遇了严峻的挑战。

二、追赶从顶峰坠落:增量与总量的双重逆转
2021年第四季度:转折点的出现
从2021年末开始,美国经济增速全面反弹,疫情期间的财政刺激和技术创新使得经济增量重新领先中国。
总量对比:美国经济规模持续领先中国,差距未如预期缩小。
增量对比:中国曾长期保持经济增量的领先地位,但自2021年第四季度后,这一趋势被逆转。
原因分析:
美国经济增速得益于技术创新、消费复苏和资本市场强劲表现。
中国则面临房地产泡沫破裂、人口结构恶化以及消费疲软等多重压力。
三、按真实经济数据,中国追赶美国不进反退
1.GDP高估的影响
根据高善文的研究,中国过去三年GDP累计可能被高估10%,修正后,中国实际经济规模可能仅为15.3万亿美元。
按真实数据计算,中国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 58.8%,远低于官方认为的 65.4%。
这一比例表明,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差距正在扩大,而非缩小。
2.结构性问题
房地产和基建的长期依赖,使得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不足,难以匹敌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优势。
严重的人口危机(老龄化危机,总人口和劳动力下降的危机)。

四、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中国永远追不上美国?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在研究中指出,没有包容性制度,经济不可能持续增长。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实际上永远不可能追上美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的制度差异。
1.包容性制度的优势
美国拥有高度包容性的经济与政治制度,这种制度能够激发个人创新潜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包容性制度鼓励自由竞争,减少资源错配,是美国经济领先的关键。
2.中美制度差异:拖拉机与飞机的差别
就像拖拉机在短距离赛跑中可能一时领先飞机,但长期看,拖拉机的结构限制了它的速度和高度,永远无法追赶飞机。
中国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相比于美国,就是拖拉机,因为缺乏足够的弹性与包容性,无法持续激发创新与市场活力。

五、如何真正追赶美国?自己挡了自己的道
1.建立包容性制度
中国要追赶美国,最根本的方式是“走美国的路,让美国无路可走”。
包容性制度能释放市场活力,吸引全球资本和人才,为经济注入长期动力。
改变目前过度依赖政府干预的模式,给予市场更多空间。
2.突破制度的障碍
中国经济追赶美国的最大障碍,不是外部的封锁与竞争,而是自身的制度壁垒。
当制度无法适应创新与发展的需求,经济的追赶将成为镜花水月。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要追赶美国,关键是克服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经济潜力,这取决于建立包容性政治与经济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