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观天下:有学者这样看待中美竞争
20241203
中美竞争不可避免,最终胜出的将是更加开放的一方。这是著名政治经济学者郑永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研讨会上提出的核心观点。在分析中美竞争与国际局势变化时,他从四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梳理。
一、川普执政下的美国政策变化
1.内政革命:去国家化与国家化并存
去监管:川普执政将通过“去监管”强化资本力量,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领域。马斯克可能主导“小政府”改革,弱化政府对资本的监管能力。
国家化:在对外经贸与科技领域,美国政策将更具“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特质,强化国家主导经济资源分配,以确保美国在关键领域的全球垄断地位。

2.意识形态与外交军事
川普内阁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将继续推动冷战式对华政策,可能强化“冷战语言”与“分化战略”。
对外军事策略将趋于务实,以威慑为主,但鹰派势力可能试图将冲突扩大化。
二、国际秩序的四大趋势
1. 旧秩序解体与“封建化”加速
美国可能“退群”或减少国际组织投入,加速旧国际秩序解体。
大国间日益巩固势力范围,国际体系趋向“封建领地”式分化。

2. “东升西降”格局变化
中美之间依赖度降低,但彼此信任感进一步削弱。
印度正试图代表“东升”的角色,推动“印太”战略以重塑地区权力平衡。
3. 对“全球南方”的负面影响
美国内政优先可能导致“全球南方”分化,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全球南方的崛起目标将因国际秩序的重组而受阻。
4. 中美俄关系的复杂博弈
美国试图拉拢俄罗斯以制衡中国;俄罗斯则希望减轻欧洲压力,向远东转移战略重心。
这一格局可能对中国形成区域性战略挑战。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1. 内部改革:体制机制创新
中国必须加快体制改革,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激发内部增长动力。
通过更深层次的机制创新适应国际变化,增强经济韧性。
2. 对外策略:单边开放与规则塑造
单边开放:扩大自主开放范围,吸引外资,尤其是在制造业、电信和服务业等领域。
国际规则塑造:通过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与全球规则接轨,提升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赵晓评论:郑早期观点多有“厉害派”的影子,强调中国经济改革和快速发展的优势,认为中国的治理模式和经济规模使其在全球舞台上具备强大的崛起潜力,褒扬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经济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效应等等。“厉害派”一个个变调,未必是改了腔,而是风向变了,高调实在唱不上去了!

